胃肠道出血可表现为呕血、黑便、便血及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症状,其中呕血情况因出血部位、速度等而异,儿童血容量少更易致严重情况,长期饮酒、不良饮食习惯者易出现;黑便因上消化道或小肠出血致硫化亚铁形成,老年代偿弱、儿童少见,有慢性胃肠病、长期服非甾体类抗炎药者易出现;便血因下消化道出血部位等不同而异,婴幼儿、老年人情况不同,长期便秘、有肠道炎症病史者易出现;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早期有头晕等,儿童、老人耐受差,长期营养不良、有心血管基础病者易较快出现相关症状。
一、呕血
1.表现情况:当胃肠道出血较多且出血速度较快时,血液可能经口腔呕出。呕出的血的颜色取决于出血的部位和速度等因素。如果出血来自上消化道,血液在胃内停留一段时间后经呕吐排出,通常呈暗红色或咖啡色;如果出血量大且出血速度快,可能为鲜红色。例如,胃溃疡引起的出血,若出血量大时可能表现为呕血,颜色鲜红或暗红。
2.年龄因素影响:儿童胃肠道出血导致呕血时,需要特别关注,因为儿童的血容量相对较少,呕血可能更快导致休克等严重情况。儿童的消化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不同病因引起的呕血表现可能与成人有差异,比如儿童的肠套叠也可能导致呕血,其临床表现与成人因溃疡等原因引起的呕血有所不同。
3.生活方式影响:长期大量饮酒的人群,可能因酒精性胃炎等原因导致胃肠道出血引起呕血。有不良饮食习惯,如长期暴饮暴食、食用刺激性食物的人群,也更容易出现胃肠道出血相关症状。
二、黑便
1.表现情况:上消化道出血或小肠出血,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较长时,红细胞被破坏,血红蛋白中的铁与肠道内的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亚铁,使粪便呈黑色,且粪便性状黏稠,形似柏油,称为柏油样便。例如,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时,常表现为黑便。
2.年龄因素影响:老年人群胃肠道功能减退,对出血的代偿能力较弱,黑便可能提示较严重的胃肠道出血情况。儿童出现黑便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出现也需要重视,可能是一些先天性胃肠道畸形等原因引起。
3.生活方式影响:有慢性胃肠道疾病史的人群,如慢性胃炎患者,若不注意饮食和治疗,容易出现胃肠道出血导致黑便。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的人群,可能因药物对胃肠道黏膜的损伤导致黑便。
三、便血
1.表现情况:下消化道出血时,便血的颜色和性状与出血部位、出血量及出血速度有关。如果是结肠或直肠出血,出血速度较慢且距离肛门较近时,便血可为鲜红色,附于粪便表面;如果是小肠出血,出血部位较高时,便血颜色可呈暗红色。例如,痔疮出血时,便血一般为鲜红色,附着在粪便表面,排便后滴血。
2.年龄因素影响:婴幼儿出现便血可能与肠套叠、先天性肠道畸形等有关。老年人群便血需要警惕肠道肿瘤等疾病,因为随着年龄增长,肠道肿瘤的发生率增加。
3.生活方式影响:长期便秘的人群,排便时用力可能导致肛门周围血管破裂出血,出现便血。有肠道炎症性疾病史的人群,如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容易出现反复发作的便血情况。
四、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症状
1.表现情况:当胃肠道出血量较大时,可出现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早期可表现为头晕、乏力、心慌等,这是因为失血导致循环血容量减少,心脏供血不足。随着出血量进一步增加,可出现冷汗、四肢厥冷、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例如,一次出血量超过总血容量的20%时,就可能出现休克相关症状。
2.年龄因素影响:儿童和老年人对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的耐受能力较差。儿童血容量小,出血量相对成人占比大时更容易出现严重的循环衰竭表现。老年人各器官功能减退,即使出血量不是特别大,也可能较快出现休克等严重情况。
3.生活方式影响:长期营养不良的人群,身体的代偿能力差,在出现胃肠道出血时,更容易较快进入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状态。有心血管基础疾病的人群,如本身有冠心病等,在出现胃肠道出血导致循环衰竭时,可能会加重心血管方面的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