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肌劳损主要有腰部疼痛(慢性、间歇性或持续性隐痛等,集中在腰部两侧肌肉区域,不同人群有差异)、腰部活动受限(前屈等活动范围减小,不同年龄段表现不同)、肌肉痉挛(腰部肌肉发硬紧张,不同人群有影响因素)、压痛(腰部肌肉附着点有固定压痛点,不同人群有差异)、疲劳感明显(轻度腰部活动后易疲劳,不同人群表现不同)等表现。
疼痛部位:主要集中在腰部两侧的肌肉区域,也就是腰骶部附近的肌肉,有时疼痛可能会向臀部等部位放射,但一般不会超过膝关节。不同年龄的患者可能疼痛部位感受略有差异,年轻人可能疼痛相对局限,而中老年患者可能因肌肉退变等因素,疼痛范围可能稍广,但总体以腰部肌肉附着点区域为主。对于女性患者,妊娠、内分泌变化等因素可能会对腰部肌肉产生一定影响,进而使疼痛特点或部位稍有不同,但本质仍符合腰肌劳损腰部疼痛的一般规律。有长期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伏案、弯腰工作等)的人群,腰部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更容易出现腰部疼痛且持续时间较长。有腰部既往损伤病史的人群,腰肌劳损复发时疼痛可能会更明显或疼痛性质有所变化。
腰部活动受限
活动范围减小:患者腰部的前屈、后伸、侧弯、旋转等活动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比如在弯腰捡东西时,可能感觉腰部弯曲困难;转身时会发现腰部转动不灵活,旋转的幅度明显减小。青少年患者由于身体柔韧性相对较好,早期腰部活动受限可能不太明显,但随着病情进展也会逐渐出现活动范围减小的情况。而老年患者因为肌肉退变、关节功能减退等原因,腰部活动受限往往相对更明显。女性患者如果在孕期或产后发生腰肌劳损,腰部活动受限可能会因身体的特殊状态而有所不同,孕期由于腹部增大,腰部负担加重,产后身体恢复不佳时腰部活动受限可能更突出。有长期重体力劳动史的人群,腰部活动受限出现的时间可能较早,且程度相对较重。
肌肉痉挛
肌肉紧张表现:腰部的肌肉会出现痉挛,触摸时可感觉到肌肉发硬、紧张,像条索状。这是因为腰肌劳损时,肌肉长期处于疲劳、损伤修复的状态,导致肌肉不自主地收缩。儿童一般较少出现腰肌劳损,但如果有特殊的腰部过度活动等情况也可能出现类似肌肉痉挛表现,但相对少见。中青年患者如果长期保持不良姿势,容易引发肌肉痉挛,且发作时可能会突然感觉腰部一侧或两侧肌肉发紧、疼痛加剧。女性患者在月经周期等特殊时期,由于体内激素变化等因素,可能会对肌肉痉挛的发生有一定影响,使肌肉痉挛的频率或程度稍有不同。有腰部受凉史的人群,肌肉痉挛更容易发生,因为寒冷刺激会导致肌肉收缩加剧。
压痛
压痛点位置:在腰部的肌肉附着点处有固定的压痛点,常见的压痛点多在骶棘肌处、腰椎横突处等。用手指按压这些压痛点时,患者会有明显的疼痛感觉,而其他部位的按压一般无明显异常。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压痛点可能有一定差异,儿童由于骨骼肌肉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压痛点的表现可能不太典型。老年患者因为肌肉退变、骨质增生等因素,压痛点周围的组织可能有其他病变干扰,导致压痛点的定位和疼痛表现与中青年有所不同。女性患者如果存在妇科疾病等情况,可能会影响腰部压痛点的判断,需要仔细鉴别。有腰部外伤史的人群,压痛点可能与外伤后的修复情况有关,可能会出现压痛点的变化或疼痛加剧。
疲劳感明显
日常活动后的表现:患者在进行一些轻度的腰部活动后,如短时间行走、简单的家务劳动等,就会感到腰部疲劳,这种疲劳感不同于正常的体力消耗后的疲劳,是腰部肌肉劳损后功能下降导致的。青少年患者如果出现腰肌劳损,疲劳感可能在过度运动或长时间保持不良姿势后较早出现,需要引起家长重视。中青年患者由于工作生活中腰部使用较多,疲劳感可能更为频繁,比如久坐办公室后下班时会明显感觉腰部疲惫不堪。女性患者在孕期身体负担加重,腰部肌肉更容易疲劳,产后如果恢复不佳,疲劳感会持续较长时间。有长期缺乏运动又突然增加腰部活动量的人群,疲劳感会格外明显,因为腰部肌肉还没有适应这种活动量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