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背肌筋膜炎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运动疗法、药物治疗和中医治疗。一般治疗需休息、调整姿势并配合热敷、红外线照射、超声波等物理治疗;运动疗法有后背肌肉拉伸和核心肌群训练;药物治疗用非甾体抗炎药和肌肉松弛剂;中医治疗包括针灸和推拿按摩,各治疗方式需根据不同人群特点合理应用并注意相关禁忌。
一、一般治疗
1.休息与姿势调整
休息: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尤其是弯腰、驼背等不良姿势,尽量多休息,让后背肌肉得到放松。对于长期伏案工作的人群,每工作1-2小时应起身活动5-10分钟,伸展后背肌肉。孕妇由于身体重心改变,更容易出现后背肌筋膜炎,要注意休息,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
姿势调整: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站立时双脚与肩同宽,收腹挺胸,腰部挺直;坐姿时选择有良好腰部支撑的椅子,使腰部处于自然的生理曲度,膝关节与髋关节保持同一高度。对于患有脊柱侧弯等病史的人群,更要特别注意姿势调整,可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姿势矫正训练。
2.物理治疗
热敷:使用热毛巾、热水袋等进行局部热敷,温度一般控制在40-50℃,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热敷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老年人血液循环相对较慢,热敷时要注意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烫伤皮肤。
红外线照射:利用红外线治疗仪照射后背疼痛部位,通过温热效应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照射距离一般为30-50厘米,每次照射15-20分钟。儿童皮肤娇嫩,进行红外线照射时要严格控制照射距离和时间,避免造成皮肤损伤。
超声波治疗:超声波能深入组织内部,促进局部代谢,缓解疼痛。治疗时需由专业医护人员操作,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治疗参数。对于有心脏起搏器等植入式医疗设备的患者,要避免超声波治疗,防止对设备造成影响。
二、运动疗法
1.后背肌肉拉伸运动
站立位后背拉伸:双脚与肩同宽站立,双手向上伸直,然后向一侧弯曲身体,拉伸另一侧后背肌肉,保持15-30秒,然后换另一侧。对于患有骨质疏松的老年人,拉伸时动作要缓慢轻柔,避免因骨质疏松导致骨折等意外。
坐位后背拉伸:坐在椅子上,双手抱头,然后身体向后仰,拉伸后背肌肉,每次保持10-15秒,可重复多次。孕妇在进行坐位后背拉伸时要注意避免过度后仰,防止对腹部造成压迫。
2.核心肌群训练
平板支撑:双肘和双脚支撑身体,保持身体呈一条直线,坚持一定时间,如从每次10秒开始逐渐增加时间。核心肌群训练有助于增强腰部和后背的稳定性,减少后背肌肉的负担。但对于有腰椎间盘突出病史的人群,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平板支撑训练,避免加重病情。
仰卧屈膝卷腹:仰卧位,屈膝,双手抱头,然后腹部发力将上半身抬起,注意不要用颈部发力。该运动可以锻炼腹部和后背的部分肌肉。儿童进行卷腹训练时要注意强度,避免过度用力导致脊柱损伤。
三、药物治疗
1.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等,可减轻炎症和疼痛,但对于有胃肠道疾病病史的患者,使用时要谨慎,可选择在饭后服用,或同时加用胃黏膜保护剂。老年人使用非甾体抗炎药要密切关注胃肠道反应和肾功能情况,因为老年人肝肾功能有所减退。
2.肌肉松弛剂:例如乙哌立松等,能缓解肌肉痉挛,从而减轻后背肌筋膜炎引起的疼痛。但儿童一般不建议使用肌肉松弛剂,除非在医生严格评估后认为利大于弊。孕妇使用肌肉松弛剂需咨询医生,因为某些肌肉松弛剂可能对胎儿有影响。
四、中医治疗
1.针灸治疗:通过针刺后背特定穴位,如大椎、肩井、肾俞等穴位,起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缓解疼痛的作用。针灸治疗要由专业的中医师操作,对于有出血倾向、皮肤感染等情况的患者不宜进行针灸。孕妇的腰骶部等部位要谨慎针灸,避免引起流产等不良后果。
2.推拿按摩:专业的推拿按摩师通过手法按摩后背肌肉,放松肌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推拿按摩时要注意力度适中,对于有脊柱骨折、肿瘤等疾病的患者禁止推拿按摩。老年人皮肤松弛,推拿按摩时要轻柔,避免造成皮肤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