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恶性淋巴瘤晚期有全身症状如发热、消瘦、乏力,消化系统症状如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呕血黑便,腹部体征如腹部包块、压痛,还有转移至其他器官如肝、肺、骨骼等的相应受累症状,且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患者症状有差异,特殊人群如儿童患胃恶性淋巴瘤晚期也有其特点。
一、全身症状
1.发热:部分患者会出现发热症状,可为低热或高热,发热原因与肿瘤本身释放的致热物质等有关。研究表明,胃恶性淋巴瘤晚期患者发热可能提示肿瘤细胞活性较高,机体免疫反应被激活等情况。不同患者发热特点可能不同,有的呈间歇性发热,有的则持续发热。
2.消瘦:患者会逐渐出现体重下降、消瘦的情况,这是因为肿瘤细胞生长旺盛,消耗机体大量营养物质,而患者进食可能因胃部不适等原因减少,导致机体处于负氮平衡状态,长期发展就会出现明显消瘦,严重影响患者身体机能和生活质量。
3.乏力:患者感觉全身疲倦、没有力气,活动耐力明显下降。这与肿瘤消耗体能、营养物质缺乏以及机体代谢紊乱等多种因素有关,乏力会进一步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和心理状态。
二、消化系统症状
1.腹痛:多为隐痛或胀痛,疼痛部位多在上腹部,疼痛程度和性质因人而异。随着病情进展,腹痛可能会逐渐加重,且疼痛节律性不明显,与胃溃疡等疾病的疼痛节律不同。肿瘤侵犯胃壁组织、周围神经等可导致腹痛,晚期肿瘤增大可能压迫周围组织也会引起腹痛。
2.腹胀:患者自觉腹部胀满不适,这是由于胃部肿瘤生长影响胃的正常蠕动和消化功能,导致食物在胃内排空延迟,产生腹胀感。同时,腹腔内可能存在少量积液等情况也会加重腹胀症状。
3.恶心、呕吐:肿瘤影响胃的消化和排空功能,可引起恶心,严重时出现呕吐。呕吐物可为胃内容物,若肿瘤侵犯胃内血管导致出血,呕吐物可能带有血性成分。长期恶心、呕吐会导致患者营养摄入进一步减少,加重消瘦等情况。
4.呕血与黑便:当肿瘤侵犯胃内较大血管时,可引起出血,表现为呕血或黑便。呕血多为咖啡色样物质,黑便则呈柏油样,这是因为血液在胃肠道内经过消化液作用后发生变化所致。出现呕血和黑便提示病情较为严重,出血量较大时可能导致患者贫血、休克等并发症。
三、腹部体征
1.腹部包块:部分患者可在腹部触及肿块,肿块质地一般较硬,表面不光滑,活动度差。肿块的出现是因为胃部肿瘤逐渐增大,累及周围组织形成团块。不同患者腹部包块的大小、位置可能有所不同,通过触诊可初步发现腹部异常包块,但确诊还需结合其他检查。
2.压痛:腹部有明显压痛,压痛部位多与肿瘤所在胃部位置相对应。按压时患者会感到疼痛不适,这是肿瘤侵犯胃壁及周围组织刺激神经引起的。随着病情发展,压痛可能会更加明显且范围可能扩大。
四、其他器官受累相关症状
1.如果转移至肝脏:可能出现肝区疼痛、黄疸等症状。肝区疼痛是因为肿瘤侵犯肝脏组织,刺激肝包膜等;黄疸则是由于肿瘤压迫或侵犯胆管,导致胆汁排泄受阻,血液中胆红素升高引起皮肤、巩膜黄染等。
2.如果转移至肺部:可出现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若合并感染可出现咳痰,呼吸困难是因为肿瘤侵犯肺部组织,影响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
3.如果转移至骨骼:可出现骨痛,疼痛部位与转移的骨骼相关,严重时可能发生病理性骨折等情况。骨痛是肿瘤细胞侵犯骨组织,刺激骨膜或破坏骨质引起的。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患者,胃恶性淋巴瘤晚期症状可能会有一定差异。例如,老年患者身体机能较差,可能全身症状更为明显,消化系统症状也可能因基础疾病等影响而表现不典型;女性患者可能在心理状态等方面对症状的感受和应对有所不同;长期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可能肿瘤进展更快,症状出现可能更迅速且严重;有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的患者,在出现相关症状时需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的影响,在诊断和治疗时要更加谨慎,充分评估各方面情况。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患胃恶性淋巴瘤晚期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症状可能更难早期发现,且儿童对治疗的耐受性等与成人不同,需要特别关注其营养支持等问题,以提高生活质量和应对疾病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