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肝损伤会出现多种症状,全身症状有乏力、发热;消化道症状包括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黄疸相关症状有皮肤巩膜黄染、尿色加深;肝脏相关体征有肝脏肿大、肝脏压痛;还可能出现瘙痒、出血倾向等其他症状,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均与肝脏功能受损后机体多方面功能异常有关。
一、全身症状
乏力:是较为常见的全身表现,患者会感觉体力明显下降,活动耐力减弱。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都可能出现,比如年轻女性可能原本能轻松爬几层楼梯,患病后爬一层就会感到疲惫不堪;老年男性可能原本还能进行一些轻度的家务活动,患病后连简单的扫地都觉得力不从心。这主要是因为肝脏功能受损后,机体代谢等多方面功能受到影响,能量产生不足等导致。
发热: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呈不同程度升高。一般来说,年龄较小的儿童药物性肝损伤时发热相对更需关注,因为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尚不完善,发热可能更快引起其他不良影响;老年患者发热可能提示病情相对较重,需要密切监测。发热机制可能与机体的免疫反应等有关,肝脏受损后引发炎症反应,刺激机体产生发热介质导致体温升高。
二、消化道症状
食欲不振:患者对食物的欲望明显降低,不想进食。各年龄段人群均可出现,比如青少年可能原本喜欢的美食现在看到就没有胃口;老年患者本身消化功能相对较弱,食欲不振可能导致营养摄入不足,进一步影响身体恢复。这是由于肝脏是参与消化代谢的重要器官,肝损伤后胆汁分泌、代谢等功能异常,影响了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从而引起食欲不振。
恶心呕吐:经常会出现恶心感,进而可能发生呕吐。儿童发生恶心呕吐时需注意补液等,防止脱水等情况,因为儿童体液调节能力相对较弱;老年患者频繁恶心呕吐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等问题。其发生机制主要是肝脏功能异常后,胃肠道消化功能紊乱,以及肝脏相关的神经反射等因素引起。
腹胀:腹部有胀满不适的感觉。对于有基础胃肠道疾病病史或者老年患者,腹胀可能会加重原有的不适,影响生活质量。这与肝脏功能受损后胃肠蠕动减慢、消化液分泌异常等有关,导致胃肠道内气体积聚等情况。
三、黄疸相关症状
皮肤巩膜黄染:皮肤和巩膜呈现黄色。不同肤色人群黄染表现程度可能不同,比如肤色较深的人群可能黄染相对不那么容易被发现,但仔细观察仍能察觉。新生儿药物性肝损伤出现黄疸时需要特别重视,因为新生儿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黄疸可能影响神经系统等;老年患者黄疸可能提示病情较为严重,预后相对复杂。这是因为肝脏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排泄等功能障碍,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胆红素沉积在皮肤和巩膜等组织中引起黄染。
尿色加深:尿液颜色变深,可呈浓茶色等。年龄较小的儿童尿色加深时,家长要注意观察并及时就医,因为儿童对体液变化的耐受能力有限;老年患者尿色加深可能反映肝脏损伤导致胆红素代谢异常的情况较为严重。尿色加深是由于血液中胆红素增高,经肾脏排泄时,尿液中胆红素含量增加所致。
四、肝脏相关体征
肝脏肿大:通过体格检查可能发现肝脏肿大。儿童肝脏相对较大,药物性肝损伤时肝脏肿大可能更易触及;老年患者肝脏肿大可能与本身肝脏质地等因素有关,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肝脏肿大是因为肝脏细胞受损后发生炎症、水肿等,导致肝脏体积增大。
肝脏压痛:按压肝脏部位时有疼痛感觉。不同年龄人群对疼痛的感知和表达不同,儿童可能表现为哭闹、抗拒按压等;老年患者可能表述相对模糊,但也需要通过仔细的体格检查来发现。肝脏压痛是由于肝脏炎症等刺激周围组织神经引起。
五、其他症状
瘙痒:部分患者会出现皮肤瘙痒症状,尤其在黄疸出现后可能较为明显。老年人皮肤相对干燥,瘙痒可能会更严重,影响睡眠和生活质量;儿童皮肤瘙痒时要避免其搔抓导致皮肤破损等。瘙痒的发生机制与胆汁淤积时胆汁酸盐沉积刺激皮肤神经末梢等有关。
出血倾向:少数患者可能出现牙龈出血、鼻出血等出血倾向。对于有基础凝血功能障碍病史的人群,药物性肝损伤导致的出血倾向可能更易加重病情;老年患者本身凝血功能可能有所下降,出血倾向需要引起重视。这是因为肝脏合成凝血因子等功能受损,导致凝血功能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