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受多种因素影响,遗传因素使有家族史孕妇风险增加且不良生活方式可加重;胎盘激素随孕周增加抗胰岛素作用渐显著致血糖升高;孕前肥胖孕妇因脂肪细胞分泌脂肪因子致胰岛素抵抗及胰岛β细胞功能衰退发病风险高,且肥胖常与不健康生活方式相关;既往有妊娠期糖尿病史及年龄较大孕妇再次妊娠风险高;不同种族和地域人群发病风险有差异,且与生活方式、遗传相互作用。
与年龄、生活方式等的关联:年轻孕妇相对来说遗传因素导致妊娠期糖尿病的影响可能相对特定家族遗传背景下会有所不同,但如果本身有家族史,即使年轻也不能忽视遗传带来的风险。而不良的生活方式可能会加重遗传因素带来的影响,比如本身有遗传易感性的孕妇,如果孕期仍然保持高热量、高脂肪、缺乏运动的生活方式,就会进一步增加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几率。
胎盘激素的影响
:胎盘会分泌多种激素,如胎盘生乳素、雌激素、孕激素等。这些激素具有抗胰岛素的作用,会降低母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使得胰岛素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导致血糖升高。随着孕周的增加,胎盘分泌的抗胰岛素激素逐渐增多,到妊娠中晚期,这种抗胰岛素作用更为明显,正常孕妇的胰岛细胞会相应地增加胰岛素分泌来代偿,但如果胰岛细胞功能有缺陷,不能代偿性地增加胰岛素分泌,就容易发生妊娠期糖尿病。例如,在妊娠中晚期,胎盘分泌大量的胎盘生乳素,它可以对抗胰岛素的作用,使得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减少,血糖水平升高。
与孕周的关系:胎盘激素的影响随着孕周的增加而逐渐显著,在妊娠中晚期更为突出,这也是为什么妊娠期糖尿病在妊娠中晚期更容易被发现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不同孕周胎盘激素的分泌量不同,对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程度也不同,在孕早期胎盘激素分泌相对较少时,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风险相对较低,而到了孕中晚期风险逐渐升高。
肥胖因素
:孕前体重指数(BMI)≥24kg/㎡的孕妇,发生妊娠期糖尿病的风险明显增加。肥胖孕妇体内脂肪细胞增多,脂肪细胞会分泌抵抗素、肿瘤坏死因子-α等脂肪因子,这些脂肪因子会干扰胰岛素信号传导通路,导致胰岛素抵抗。而且肥胖孕妇的胰岛β细胞长期处于高负荷状态,容易出现功能衰退,不能正常分泌足够的胰岛素来维持血糖的稳定。例如,有研究显示,肥胖孕妇的胰岛素抵抗程度比正常体重孕妇高很多,使得身体对胰岛素的利用效率降低,从而导致血糖升高,引发妊娠期糖尿病。
与生活方式的关联:肥胖往往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相关,如长期摄入过多高热量食物、缺乏运动等。这些生活方式因素会进一步加重肥胖程度,进而增加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风险。而且肥胖孕妇在孕期如果不能通过合理的饮食和运动来控制体重增长,血糖控制会更加困难。
妊娠次数与既往妊娠史
:既往有妊娠期糖尿病病史的孕妇,再次妊娠时发生妊娠期糖尿病的风险会显著增加。随着妊娠次数的增加,子宫-胎盘单位的内分泌环境等发生改变,使得孕妇发生妊娠期糖尿病的易感性增加。比如,第一次发生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再次妊娠时体内的代谢环境已经发生了一些不利于血糖控制的变化,再次怀孕时更容易出现血糖异常。
与年龄的关系:一般来说,年龄较大的孕妇(如≥35岁)再次妊娠时发生妊娠期糖尿病的风险也相对较高,这可能与年龄增长导致的身体代谢功能逐渐下降、胰岛功能减退等因素有关,再加上如果有既往妊娠糖尿病史,这种风险会叠加。
种族和地域因素
:不同种族和地域的人群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存在差异。例如,亚裔人群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风险相对较高,可能与亚裔人群的基因特点、代谢特征等有关。在地域方面,一些研究发现,居住在城市且饮食习惯西方化的人群,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风险比传统饮食习惯地区的人群高。这可能是因为西方化的饮食往往高热量、高脂肪,同时运动量相对较少,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增加了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几率。
与生活方式和遗传的综合影响:种族和地域因素往往是与生活方式、遗传等因素相互作用的。比如某一特定地域的人群可能有特定的遗传背景,同时当地的生活方式也会受到地域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共同作用导致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风险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