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骨质增生好发于中老年人等,发病与软骨退变、骨质增生形成、滑膜炎症有关,有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表现,通过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诊断,可非药物治疗(运动、物理、减重)和药物治疗,不同特殊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定义与基本情况
膝关节骨质增生,又称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以膝关节软骨退变、骨质增生和关节边缘骨赘形成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疾病。它好发于中老年人,女性相对男性可能更易患病,这与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等因素有关。长期的过度使用膝关节,比如从事重体力劳动、长时间跑步、爬山等运动的人群,或者有膝关节既往损伤病史的人,患膝关节骨质增生的风险会增加。
二、发病机制
1.软骨退变:随着年龄增长或者长期磨损等因素,膝关节软骨逐渐发生退变,软骨的完整性被破坏,其缓冲、润滑等功能下降。正常情况下,软骨能够均匀地分散关节受力,但退变的软骨无法有效承担应力,导致局部应力集中。
2.骨质增生形成:为了适应异常的力学环境,机体启动自我修复机制,膝关节边缘会出现骨质增生,也就是骨赘。这是机体试图通过增加骨量来稳定关节的一种反应,但骨赘的形成可能会刺激周围的软组织,引起疼痛、肿胀等症状。
3.滑膜炎症:软骨退变和骨质增生等因素会刺激滑膜,导致滑膜炎症,滑膜分泌过多的滑液,引起关节肿胀,同时炎症介质的释放会加重疼痛等不适。
三、临床表现
1.疼痛:早期疼痛往往在活动后出现,休息后可缓解,随着病情进展,疼痛会逐渐加重,甚至在休息时也可能出现疼痛。疼痛的性质可为隐痛、胀痛或者刺痛等。
2.关节肿胀:由于滑膜炎症、滑液分泌增多以及骨质增生等原因,膝关节可能会出现肿胀,严重时皮肤会有紧绷感。
3.活动受限:患者会感觉膝关节活动不灵活,屈伸困难,上下楼梯、下蹲、起身等动作可能会受到明显影响。在病情严重时,膝关节可能会出现绞锁现象,即关节在活动过程中突然卡住,不能正常活动。
4.关节畸形:晚期患者可能会出现膝关节畸形,比如膝关节内翻或者外翻畸形等。
四、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医生会检查膝关节的压痛部位、活动范围、有无畸形等。例如,检查膝关节屈伸时的阻力、是否存在骨擦感等。
2.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是诊断膝关节骨质增生的常用方法。可以清晰地看到膝关节间隙变窄、骨质增生、骨赘形成等情况,通过X线片还能初步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
磁共振成像(MRI):能够更清晰地显示膝关节软骨、滑膜、韧带等软组织的情况,对于早期软骨退变等情况的诊断比X线更敏感。
五、治疗与干预
1.非药物治疗
运动疗法:适当的运动有助于增强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改善关节稳定性。例如,进行游泳、骑自行车等对膝关节压力较小的运动。但要避免过度剧烈的运动,如长时间跑步、爬山等。对于老年人,可进行慢走等温和的运动方式。
物理治疗:包括热敷、冷敷、超声波、红外线照射等。热敷可以促进膝关节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肌肉紧张;冷敷在急性炎症期可减轻肿胀和疼痛。
减重:对于体重超重的患者,减轻体重可以明显减轻膝关节的负荷,从而延缓病情进展。例如,体重指数(BMI)超过正常范围(BMI正常范围为18.5-23.9)的患者,每减轻10公斤体重,膝关节所受压力可显著降低。
2.药物治疗:可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来缓解疼痛和炎症,但需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尤其是对于有胃肠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要谨慎使用。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患膝关节骨质增生时,由于身体机能下降,恢复能力相对较弱。在进行治疗和康复时,要更加注重安全,运动疗法要循序渐进,避免因为运动不当导致膝关节损伤加重。同时,要密切关注药物治疗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定期监测肝肾功能等。
2.女性绝经后人群: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更容易出现膝关节骨质增生相关问题。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补钙,可通过饮食摄入富含钙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等,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钙剂。
3.有膝关节既往损伤病史人群:这类人群本身膝关节结构或功能已有一定损伤,患膝关节骨质增生的风险更高。在康复过程中,要更加细致地进行评估和制定康复方案,运动疗法要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避免再次损伤膝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