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烂性胃炎可引发上腹部不适,疼痛无特异性、程度因人而异;有餐后饱胀、早饱感、嗳气等消化不良表现;还会出现恶心呕吐,呕吐物多为酸性胃内容物;另有反酸、黑便、消瘦等其他伴随症状,不同性别、年龄人群表现有一定差异,部分表现需重点关注及及时处理。
一、上腹部不适
1.疼痛特点
糜烂性胃炎患者的上腹部疼痛没有特异性,可表现为隐痛、胀痛等。一般没有明显的节律性,与进食的关系也不固定。例如,部分患者可能在进食后疼痛无明显加重或减轻,这与胃溃疡有一定区别,胃溃疡的疼痛多有明显的节律性,如餐后痛等。在不同年龄、性别人群中表现类似,一般人群均可出现此类上腹部不适,但对于儿童患者,由于表达能力有限,可能更多表现为哭闹、拒食等间接表现。
2.程度差异
疼痛程度因人而异,有些患者疼痛较轻,仅感觉上腹部有轻微的胀满不适;而有些患者疼痛较为明显,甚至影响日常生活和休息。对于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本身有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可能对疼痛的感知和耐受性有所不同,需要更细致的观察来判断其上腹部不适的情况。
二、消化不良相关表现
1.餐后饱胀
患者进食少量食物后就感觉上腹部饱胀感明显。这是因为胃黏膜的糜烂影响了胃的正常消化和排空功能。在不同性别中,女性可能因为饮食习惯等因素,更容易关注到自身的餐后饱胀情况,而男性可能相对不那么敏感。年龄方面,老年人胃肠功能本身较弱,糜烂性胃炎导致的餐后饱胀可能更为明显,这是由于老年人胃蠕动功能下降等生理变化,加上糜烂性胃炎的影响,进一步加重了胃的排空障碍。
2.早饱感
患者进食量较正常减少就出现饱足感。例如,正常情况下能进食200g主食的患者,患糜烂性胃炎后可能进食100g左右就感觉已经吃饱,不能再继续进食。对于儿童患者,早饱感可能表现为原本喜欢的食物摄入明显减少,这与儿童的生长发育对营养需求以及胃功能受影响有关,需要家长密切观察儿童的饮食变化来发现早饱感等消化不良表现。
3.嗳气
患者会频繁出现嗳气现象,即胃内气体向上经食管排出。这是因为胃内消化功能紊乱,气体积聚增多。不同年龄人群中,老年人可能因为胃肠道蠕动减慢,嗳气的发生相对更常见;而年轻人如果有不良的生活方式,如经常进食过快、吞咽较多空气等,也容易出现嗳气,糜烂性胃炎会加重这种嗳气的症状。
三、恶心呕吐
1.恶心表现
患者自觉有胃部不适,有要呕吐的感觉。部分患者可能只是偶尔有恶心感,而有些患者恶心症状较为频繁。对于女性患者,在妊娠相关因素被排除后,若出现频繁恶心,需考虑糜烂性胃炎的可能。儿童患者出现恶心时,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面部表情痛苦等,需要家长注意区分是疾病因素还是其他偶然因素导致的恶心。
2.呕吐情况
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一般为酸性。呕吐的频率和程度因个体差异不同。有些患者可能偶尔呕吐1-2次,而有些患者可能频繁呕吐,影响营养摄入。对于老年患者,频繁呕吐可能导致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需要特别关注,因为老年人的生理储备功能下降,对呕吐引起的内环境变化耐受能力差。儿童患者频繁呕吐可能导致脱水等严重后果,需要及时采取措施纠正脱水等情况。
四、其他伴随症状
1.反酸
患者胃内酸性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胸骨后烧灼感等不适。反酸症状在不同性别中均可出现,但可能女性对这种不适的主诉更为敏感。年龄方面,年轻人如果有不良的生活习惯,如经常吃辛辣刺激食物、熬夜等,容易出现反酸,糜烂性胃炎会加重反酸的程度。对于有食管基础疾病的患者,如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合并糜烂性胃炎时,反酸症状可能更加严重,需要综合评估病情。
2.黑便
当糜烂性胃炎导致胃黏膜糜烂处出血较多时,血液经过肠道消化后会出现黑便。这是比较严重的表现,对于不同年龄人群,老年人出现黑便可能提示病情相对较重,因为老年人的凝血功能等可能相对较弱,出血后不易自行停止。儿童患者出现黑便非常罕见,一旦出现需高度重视,可能提示有严重的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需要立即就医检查。
3.消瘦
长期患有糜烂性胃炎且消化吸收功能受影响的患者可能出现消瘦。例如,患者由于消化不良,营养物质摄入不足,同时吸收不良,导致体重逐渐下降。在不同性别中,女性可能因为对体重关注较多,更容易发现消瘦情况,而男性可能在疾病后期才被察觉。年龄方面,儿童患者如果长期存在糜烂性胃炎导致消瘦,会影响其生长发育,需要积极治疗来改善营养状况,促进正常生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