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肌劳损可通过休息与姿势调整、物理治疗、运动锻炼及药物辅助来缓解。休息时急性发作期要多休息,保持正确姿势;物理治疗包括热敷、按摩、牵引等;运动锻炼有腰部伸展运动和有氧运动;药物辅助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和外用药物,同时不同人群使用时需注意相关事项。
保持正确姿势:无论是站立、坐姿还是卧姿都要保持正确。站立时应双脚分开与肩同宽,收腹挺胸,腰部挺直;坐姿要选择有靠背的椅子,使腰部靠在椅背上,膝关节与髋关节保持同一高度,避免弯腰驼背;睡眠时选择软硬适中的床垫,仰卧位时可在膝盖下方垫一个薄枕头,使膝关节微屈,这样能保持腰椎的生理曲度,减轻腰部肌肉的压力。对于儿童和青少年,在学习和生活中也要注意保持正确姿势,预防腰肌劳损的发生,因为不良姿势可能会逐渐影响腰部肌肉的正常功能发育。
物理治疗
热敷:可以用热水袋或热毛巾热敷腰部,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热敷能够促进腰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从而减轻疼痛。例如,在家中就可以方便地进行热敷操作,对于因寒冷刺激或劳累引起的腰肌劳损疼痛有较好的缓解作用。但要注意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烫伤皮肤。对于老年人,皮肤感觉相对不敏感,更要注意控制热敷温度和时间;儿童进行热敷时也要有成人在旁监护,防止发生意外。
按摩:可以由专业人员进行腰部按摩,也可以自己适当按摩。专业按摩师会采用揉、按、推等手法,放松腰部紧张的肌肉。自己按摩时,可以用手掌轻轻揉搓腰部肌肉,从下往上,每次按摩10-15分钟。按摩能改善腰部肌肉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不过,对于有腰椎间盘突出等腰部疾病的患者,按摩要谨慎,应先咨询医生意见,避免不当按摩加重病情。孕妇等特殊人群也不适合自行进行腰部按摩,需在专业医护人员评估后再决定是否适合按摩。
牵引治疗:在医院可进行牵引治疗,通过牵引装置拉开椎体间隙,减轻对腰部神经、肌肉等组织的压迫,从而缓解疼痛。牵引治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牵引的重量和时间等参数。对于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在进行牵引治疗时要密切观察身体反应,如出现不适要及时告知医生;儿童一般不采用牵引治疗来缓解腰肌劳损疼痛,因为儿童的骨骼和肌肉发育尚未成熟,牵引可能会对其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
运动锻炼
腰部伸展运动:常见的有拱桥运动,仰卧位,双膝屈曲,以足跟、双肘、头部当支点,抬起骨盆,尽量把腹部与膝关节抬平,坚持3-5秒,然后缓慢放下,一起一落为一个动作,连续做10-15个。还有飞燕式运动,俯卧位,双臂放于身体两侧,双腿伸直,然后将头、上肢和下肢用力向上抬起,离开床面,形似飞燕,坚持3-5秒后放松,重复10-15次。这些运动可以增强腰部肌肉力量,维持腰椎的稳定性,从而缓解腰肌劳损疼痛。但运动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运动导致腰部损伤。对于老年人,运动强度要适当降低,运动时间也不宜过长;儿童进行运动锻炼时要在家长或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选择适合儿童身体发育阶段的简单腰部运动,如适当的弯腰、伸展等活动,但要避免剧烈的腰部扭转等动作。
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散步时保持均匀的步伐,每次散步30分钟以上,每周可进行3-5次;慢跑要注意速度和距离,根据自身情况逐渐增加,一般每次慢跑15-30分钟;游泳是非常适合腰部劳损患者的运动,尤其是蛙泳和仰泳,在水中身体得到浮力支撑,腰部肌肉负担减轻,能有效锻炼腰部肌肉,同时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和心肺功能。但游泳时要注意水温适宜,避免因水温过低导致腰部肌肉痉挛。对于老年人,游泳时要选择安全的游泳环境,如有专人看护的泳池,并注意游泳后的保暖;儿童游泳要在家长陪同下进行,且要选择适合儿童的浅水区等安全区域。
药物辅助(仅说明药物名称)
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等,这类药物可以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起到抗炎、止痛的作用,能缓解腰肌劳损引起的疼痛。但此类药物可能会有一些胃肠道不适等副作用,对于有胃肠道疾病的患者要谨慎使用,老年人使用时也需要密切关注胃肠道反应,儿童一般不建议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来缓解腰肌劳损疼痛,除非在医生的严格评估和指导下。
外用药物:如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等,外用药物可以直接作用于腰部疼痛部位,通过皮肤吸收发挥抗炎止痛的效果,使用相对方便,副作用相对较小。但对于皮肤过敏的患者要避免使用,老年人和儿童使用外用药物时也要注意观察皮肤反应,如出现红肿、瘙痒等过敏症状应立即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