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可引发感觉异常、运动障碍及自主神经受累相关症状。感觉异常有麻木感(高血糖致神经纤维病变,儿童、妊娠女性等需关注)、疼痛(神经受损异常放电,老年、男性等需注意)、感觉过敏(神经痛觉阈值降低,儿童需轻柔照顾);运动障碍有肌肉无力(神经支配受影响,病程长、老年女性等需注意)、肌萎缩(长期神经病变致废用性萎缩,儿童、妊娠女性产后需关注);自主神经受累相关症状在心血管系统有静息性心动过速、直立性低血压(老年患者常见),消化系统有胃排空延迟、胃肠功能紊乱(女性更年期前后、男性饮酒者需注意),泌尿生殖系统有男性勃起功能障碍、女性尿失禁或尿潴留(老年患者受影响大,儿童罕见但基因异常者需关注)。
疼痛:包括刺痛、灼痛等。刺痛可能表现为突然的、尖锐的疼痛,如同针刺痛一样;灼痛则是一种像被灼烧般的疼痛感觉。疼痛的发生机制与神经受损后神经纤维的异常放电有关。例如,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环境下,神经内膜的微血管发生病变,导致神经缺血缺氧,进而引起神经损伤,出现异常的疼痛感觉。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身体机能衰退,神经修复能力下降,疼痛症状可能更为明显且难以缓解。男性糖尿病患者如果有长期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等,会加重血管病变,进一步影响周围神经,使疼痛症状加重,所以需要戒烟并严格控制血糖来改善神经病变状况。
感觉过敏:对正常的刺激变得过于敏感,比如轻微的触摸就会让患者感觉难以忍受。这是因为神经病变后,神经的痛觉阈值降低,使得神经对原本正常强度的刺激产生了过度的反应。在儿童糖尿病患者中,感觉过敏可能会影响其日常活动,如穿衣、接触物体等都会让他们感觉不适,需要家长在照顾时更加轻柔,同时积极控制血糖来改善神经状态。
运动障碍
肌肉无力:患者会出现手脚肌肉无力的情况,导致活动受限,比如拿东西没有力气,走路时腿部无力等。这是由于周围神经病变影响了神经对肌肉的支配,使得肌肉得不到正常的神经信号传导,无法正常收缩和舒张。对于糖尿病病程较长的患者,肌肉无力的情况可能会逐渐加重。老年糖尿病女性患者如果同时合并骨质疏松,肌肉无力可能会增加跌倒的风险,需要注意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等,并加强血糖控制来保护神经肌肉功能。男性糖尿病患者如果有久坐等不良生活方式,会进一步加重肌肉无力的情况,需要鼓励适当运动来维持肌肉功能。
肌萎缩:病情严重时可能会出现肌肉萎缩,表现为手脚部位的肌肉逐渐变细、变小。这是因为长期的神经病变导致肌肉长期得不到有效的神经刺激,进而发生废用性萎缩。儿童糖尿病患者发生肌萎缩的情况相对较少,但如果血糖控制不佳,神经病变进展迅速,也可能出现这种情况,需要尽早积极治疗糖尿病来阻止神经病变的进展。妊娠糖尿病女性患者如果产后血糖未恢复正常,也可能出现肌萎缩,这与孕期及产后的血糖波动影响神经肌肉功能有关,需要产后密切监测血糖并进行康复评估。
自主神经受累相关症状
心血管系统:可能出现静息性心动过速,即安静状态下心率加快;还可能有直立性低血压,表现为从卧位或坐位突然站起时血压明显下降,出现头晕、眼前发黑等症状。自主神经病变影响了心血管自主神经的调节功能,导致心脏和血管的自主神经平衡被打破。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自主神经病变发生率较高,心血管系统的自主神经受累症状可能更为常见,需要定期监测血压和心率变化。儿童糖尿病患者如果长期高血糖影响自主神经发育,也可能出现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异常,但相对较少见,需要通过良好的血糖控制来促进神经正常发育。
消化系统:可出现胃排空延迟,表现为腹胀、早饱、恶心、呕吐等;还可能有便秘或腹泻等胃肠功能紊乱的情况。这是因为自主神经病变影响了胃肠道的神经支配,导致胃肠道的蠕动和消化功能异常。糖尿病女性患者在更年期前后,由于内分泌变化,可能会加重消化系统的自主神经病变症状,需要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注意调节内分泌相关因素。男性糖尿病患者如果有饮酒等不良习惯,会加重对胃肠道自主神经的损害,需要戒酒并严格控制血糖来改善消化功能。
泌尿生殖系统:对于男性患者可能出现勃起功能障碍,女性患者可能出现尿失禁或尿潴留等。这是由于自主神经病变影响了泌尿生殖系统的神经调控。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泌尿生殖系统自主神经病变发生率较高,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需要关注血糖控制同时可进行相关的康复评估和治疗。儿童糖尿病患者很少出现泌尿生殖系统的自主神经病变,但如果是先天性糖尿病相关基因异常导致的,可能会有相关表现,需要进行基因检测等进一步明确病因并控制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