髌骨软骨软化症的治疗包括非手术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有休息制动、物理治疗(热敷、超声波、电刺激)、外用药物、康复训练(股四头肌、屈伸活动度);手术治疗适用于非手术无效严重影响生活工作的患者,方式有髌骨软骨修复术、髌骨成形术、胫骨结节抬高术,不同年龄段患者治疗需考虑各自特点。
一、非手术治疗
(一)休息与制动
对于髌骨软骨软化症患者,首先要注意休息,避免长时间站立、行走以及剧烈运动,如登山、上下楼梯等,这些活动会加重髌骨软骨的磨损。例如,长时间行走会使髌骨与股骨之间的压力增加,不利于软骨的修复。对于儿童患者,要减少跑跳等过度使用膝关节的活动;对于中老年患者,也应根据自身情况适当调整日常活动量。
(二)物理治疗
热敷:可以促进膝关节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肌肉紧张。一般使用温毛巾或热水袋进行热敷,温度以40-50℃为宜,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儿童患者热敷时要注意温度不宜过高,防止烫伤;中老年患者若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热敷时要密切关注皮肤情况,因为糖尿病患者皮肤感觉可能减退,更容易烫伤。
超声波治疗:利用超声波的机械效应和温热效应,促进软骨修复和炎症消退。通过超声波探头作用于膝关节部位,每次治疗时间约10-15分钟,每周进行2-3次。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均可采用,但儿童患者要注意治疗时的配合度,中老年患者若有心脏起搏器等植入物则需谨慎使用。
电刺激疗法:通过低强度电流刺激,增强肌肉力量,改善膝关节的稳定性。常用的有经皮神经电刺激等方法,刺激频率和强度需根据患者情况调整。儿童患者进行电刺激时要选择合适的电极位置和刺激参数;中老年患者若有皮肤破损等情况则不适合该治疗。
(三)药物治疗(外用药物)
非甾体抗炎药膏:如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等,可通过局部涂抹减轻膝关节的炎症和疼痛。其作用机制是抑制环氧化酶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合成,从而发挥抗炎止痛作用。儿童患者一般不建议首先使用外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需使用需在医生指导下谨慎应用;中老年患者使用时要注意观察皮肤是否有过敏等不良反应。
(四)康复训练
股四头肌锻炼:包括等长收缩和等张收缩训练。等长收缩训练是让患者仰卧位,伸直膝关节,用力收缩股四头肌,保持5-10秒后放松,重复10-15次为一组,每天进行3-4组。等张收缩训练可采用直腿抬高练习,患者仰卧位,伸直下肢,缓慢抬高至离床面15-30cm,保持5-10秒后缓慢放下,重复10-15次为一组,每天3-4组。儿童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时要在家长或专业人员监护下进行,避免过度训练;中老年患者若有关节畸形等情况需调整训练方式。
膝关节屈伸活动度训练:患者取仰卧位,主动进行膝关节的屈伸运动,逐步增加活动范围。初始可在无阻力情况下进行,逐渐过渡到在大腿上施加小重量进行抗阻训练,每次屈伸活动可进行10-15次,每天3-4次。儿童患者活动度训练要轻柔,避免造成损伤;中老年患者若有关节僵硬等问题可适当增加训练频率,但要以不引起疼痛加剧为度。
二、手术治疗
(一)适应证
对于非手术治疗无效,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例如,经3-6个月正规非手术治疗后,膝关节疼痛仍剧烈,上下楼梯困难,影响行走等情况。儿童患者出现严重髌骨软骨软化症且非手术治疗无效时需谨慎评估手术风险;中老年患者若合并有膝关节其他严重病变,如半月板损伤等,也可考虑手术联合治疗。
(二)手术方式
髌骨软骨修复术:对于软骨损伤较小的情况,可采用软骨修复手术,如微骨折术等。微骨折术是通过器械在软骨缺损部位制造微小骨折,刺激骨髓干细胞分化为软骨细胞,促进软骨修复。该手术适用于年轻、软骨损伤相对局限的患者。儿童患者进行此类手术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因为儿童软骨修复能力相对较强,但手术风险仍需充分评估;中老年患者由于软骨修复能力下降,手术效果可能相对有限。
髌骨成形术:适用于髌骨软骨大面积损伤,无法进行单纯修复的情况。通过修整髌骨软骨面,使其恢复正常的关节面形态,改善关节的匹配关系。对于中老年患者,术后要注意康复训练的循序渐进,防止膝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儿童患者术后康复要更加注重保护,避免影响膝关节正常发育。
胫骨结节抬高术:通过抬高胫骨结节,改变髌股关节的力线,减轻髌骨软骨的压力。适用于髌股关节力线不良导致的髌骨软骨软化症患者。不同年龄段患者进行该手术时,要根据其自身骨骼发育情况(儿童)或关节退变情况(中老年)调整手术方案,儿童患者要密切关注术后对下肢生长发育的影响,中老年患者要考虑术后膝关节长期的稳定性和功能恢复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