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部骨折治疗包括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治疗。保守治疗有卧床休息(注意正确体位和防并发症)及腰部支具固定(选合适支具定期复查);手术治疗适用于不稳定性骨折等,方式有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创伤大)和微创手术(如PVP、PKP,创伤小恢复快);康复治疗早期有四肢主动活动和腰部肌肉等长收缩锻炼,后期有增加腰部锻炼(如五点支撑法等)及游泳等运动。
一、保守治疗
1.卧床休息
对于稳定性腰部骨折,如轻度的椎体压缩骨折等,卧床休息是基础治疗措施。患者需要严格卧床,一般建议平卧硬板床,卧床时间根据骨折的严重程度而定,通常需要数周甚至数月。在卧床期间,要注意保持正确的体位,避免腰部扭曲。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骨骼的生长潜力和修复能力相对较强,但也需要严格遵循卧床休息的要求,以促进骨折部位的稳定和愈合,同时要注意防止长期卧床导致的并发症,如压疮、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对于老年人,卧床休息时要特别关注其营养状况,因为老年人骨折后愈合相对较慢,良好的营养有助于骨折恢复,同时要注意定期翻身、拍背等护理措施预防并发症。
可以在腰部下方垫薄枕,保持腰椎的生理曲度,减轻腰部肌肉的紧张。
2.腰部支具固定
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可选用合适的腰部支具进行固定。支具可以限制腰部的活动,为骨折部位提供稳定的环境,促进骨折愈合。例如,对于一些轻度不稳定的腰部骨折,支具固定可以减少骨折部位的进一步移位风险。在儿童中使用腰部支具时,要选择合适尺寸的支具,确保既能够起到固定作用,又不会影响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老年人使用腰部支具时,要考虑其皮肤状况和身体的耐受性,定期检查支具与皮肤接触部位的情况,防止皮肤损伤。
固定期间需要定期复查,观察骨折部位的对位对线情况和愈合进展。
二、手术治疗
1.手术适应证
对于不稳定性腰部骨折,如椎体压缩骨折压缩超过1/3、伴有神经损伤症状的腰部骨折等,通常需要考虑手术治疗。例如,当骨折导致椎管狭窄,压迫神经,出现下肢麻木、无力、大小便失禁等神经损伤表现时,手术是解除神经压迫、恢复脊柱稳定性的关键措施。对于不同年龄段的患者,手术适应证的把握也有所不同。儿童患者如果骨折伴有严重的移位或神经损伤,也需要及时手术干预,因为儿童的神经恢复潜力较大,早期手术可以更好地恢复神经功能和脊柱的正常结构。老年人如果身体状况允许,对于符合手术指征的腰部骨折,手术也是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但需要充分评估老年人的心肺功能等全身状况,确保能够耐受手术。
2.手术方式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通过手术切开暴露骨折部位,进行复位后使用钢板、螺钉等内固定材料固定骨折部位,以恢复脊柱的稳定性和正常解剖结构。这种手术方式能够有效地固定骨折,促进骨折愈合,但手术创伤相对较大。在儿童手术中,要选择对骨骼生长影响较小的内固定材料,并且手术操作要更加精细,避免损伤骨骺等影响生长的结构。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等原因,在选择内固定材料时需要考虑其强度和稳定性,同时要注意手术中的骨质量处理,以确保内固定的效果。
微创手术:如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等。PVP是通过向骨折的椎体内注入骨水泥来增强椎体的强度和稳定性,适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等情况。PKP则在注入骨水泥前先通过球囊扩张恢复椎体高度,然后再注入骨水泥。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对于儿童患者,微创手术的应用相对较少,因为儿童的骨骼特点与成人不同,需要更谨慎地考虑手术方式。老年人如果身体状况较差,不能耐受较大手术创伤,且符合微创手术适应证时,可以考虑微创手术,但同样需要评估手术的风险和收益。
三、康复治疗
1.早期康复锻炼
在骨折固定后或卧床期间,就可以开始进行一些简单的康复锻炼。例如,进行四肢的主动活动,如握拳、屈伸膝关节、踝关节等,以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对于儿童患者,早期的四肢活动锻炼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同时也有助于保持肌肉的力量和关节的灵活性。老年人由于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相对较差,早期的四肢活动锻炼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活动导致损伤。
可以进行腰部肌肉的等长收缩锻炼,即在不引起腰部明显活动的情况下,收缩腰部肌肉,每次持续数秒,然后放松,重复进行。这种锻炼有助于维持腰部肌肉的力量。
2.后期康复锻炼
当骨折愈合到一定程度后,可以逐渐增加腰部的康复锻炼。例如,进行仰卧位的五点支撑法、三点支撑法等锻炼,增强腰部肌肉力量,恢复腰椎的活动度。对于儿童患者,后期的康复锻炼要根据其生长发育情况和骨折愈合情况逐步进行,避免进行过度剧烈的运动。老年人在进行后期康复锻炼时,要注意运动的强度和频率,避免因运动不当导致骨折部位再次损伤,同时可以结合平衡训练等,提高身体的稳定性,预防跌倒等意外情况。
还可以进行游泳等全身性的运动,游泳时水的浮力可以减轻身体的重量对腰部的压力,同时锻炼腰部肌肉和全身的肌肉力量,是一种比较适合腰部骨折患者的康复锻炼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