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可引发微血管并发症和大血管并发症,微血管并发症包括糖尿病肾病(长期高血糖致肾损伤,早期微量白蛋白尿,后期蛋白尿、肾功能下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高血糖致视网膜血管损伤,早期无症状,后期视力下降等)、糖尿病神经病变(高血糖致神经细胞等病变,周围神经病变手足麻木等,自主神经病变影响多系统);大血管并发症包括心血管疾病(胰岛素抵抗等致动脉粥样硬化,引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脑血管疾病(血管病变致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引发缺血或出血性脑卒中)、外周血管病变(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早期下肢发凉等,后期溃疡、坏疽等),不同人群各并发症表现及相关影响因素不同。
一、微血管并发症
1.糖尿病肾病
发病机制:长期高血糖状态下,肾脏的肾小球等结构受到损伤。高血糖引起肾小球内高压、高灌注、高滤过,导致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细胞外基质积聚等病理改变。研究表明,约30%-40%的2型糖尿病患者会发展为糖尿病肾病,其发生与遗传易感性等因素相关。
表现:早期可出现微量白蛋白尿,随着病情进展,蛋白尿逐渐增多,肾功能逐渐下降,最终可能发展为终末期肾病,需要透析或肾移植治疗。在儿童2型糖尿病中,糖尿病肾病相对少见,但同样需要关注,因为儿童糖尿病患者若血糖控制不佳,也可能逐渐出现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改变。对于有糖尿病病史的儿童,定期检测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等指标有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
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发病机制:高血糖引起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新生血管形成等。视网膜微血管的病变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核心机制。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病程超过10年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约50%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视网膜病变。
表现:早期可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眼前黑影等。严重时可导致失明。在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中,妊娠等特殊生理状态可能会影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妊娠期间血糖波动较大可能加重视网膜微血管的病变,因此妊娠合并2型糖尿病的女性需要更加密切监测视网膜病变情况。对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由于年龄相关的眼部生理变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和管理也需要更加谨慎,要注意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其他眼部疾病相鉴别。
3.糖尿病神经病变
发病机制:高血糖导致神经细胞能量代谢障碍、神经纤维脱髓鞘、氧化应激等多种病理改变。其中周围神经病变较为常见,约占糖尿病神经病变的60%-90%。
表现:周围神经病变可表现为手足麻木、刺痛、感觉减退等,呈对称性分布,下肢较上肢更易受累。自主神经病变可影响心血管、消化、泌尿生殖等系统,如出现静息心率加快、体位性低血压、胃排空延迟、尿失禁或尿潴留等。在生活方式不健康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如长期缺乏运动、高盐高脂饮食等,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生风险可能更高。对于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减轻体重有助于改善神经病变相关的代谢紊乱,从而可能延缓神经病变的进展。
二、大血管并发症
1.心血管疾病
发病机制:2型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如高甘油三酯、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高血压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累及冠状动脉时,可引起冠心病,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等。
表现:心绞痛表现为发作性胸痛,可放射至心前区、左肩等部位,一般持续数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酯类药物可缓解;心肌梗死则表现为持续剧烈胸痛,伴有大汗、恶心、呕吐等症状,病情凶险,可能危及生命。在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中,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相对较高,可能与男性的激素水平、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对于有吸烟史的2型糖尿病患者,吸烟会进一步加重血管内皮损伤,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因此戒烟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预防心血管并发症至关重要。
2.脑血管疾病
发病机制:糖尿病导致的血管病变同样累及脑血管,使脑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容易形成血栓或导致血管破裂出血。缺血性脑卒中是2型糖尿病患者常见的脑血管并发症类型。
表现:缺血性脑卒中可出现偏瘫、言语不利、口角歪斜等症状;出血性脑卒中则起病更急,常伴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是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由于老年人本身血管弹性下降等生理特点,加上糖尿病的影响,发生脑血管疾病后预后相对较差。对于患有2型糖尿病的老年人,要严格控制血糖、血压、血脂,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适度运动、合理饮食等,以降低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3.外周血管病变
发病机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是2型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的常见类型,主要是由于下肢动脉内皮损伤、脂质沉积等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
表现:早期可出现下肢发凉、麻木,间歇性跛行(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下肢疼痛,休息后可缓解),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下肢溃疡、坏疽等。在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由于体重增加导致下肢血管负荷加重等原因,外周血管病变的发生风险更高。对于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减轻体重是预防外周血管病变的重要措施之一,同时要注意足部护理,避免足部受伤,因为外周血管病变患者足部血液循环差,受伤后不易愈合,容易发展为严重的足部感染甚至坏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