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纤维化是肝脏对损伤的修复反应,致病因素致肝星状细胞激活合成过多细胞外基质,未形成完整假小叶结构,任何年龄段、不同病因等可引发,早期症状非特异;肝硬化是肝纤维化进一步发展的晚期阶段,有假小叶和再生结节,有代偿期和失代偿期表现,诊断分别有血清学指标、肝脏瞬时弹性成像及影像学、内镜等方法,治疗上肝纤维化针对病因有逆转可能,肝硬化代偿期可延缓进展,失代偿期预后差,不同年龄、性别患者治疗和预后有差异。
一、定义与病理机制
1.肝纤维化:是肝脏对于损伤的一种修复反应,主要是各种致病因素持续损伤肝脏,导致肝内结缔组织异常增生。其病理机制是肝星状细胞被激活,合成过多的细胞外基质(如Ⅰ型和Ⅲ型胶原蛋白等),但尚未形成完整的假小叶结构。从年龄角度看,任何年龄段都可能因不同病因(如病毒性肝炎、酒精、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引发肝纤维化,青年若有病毒性肝炎病史且未有效控制,中年长期酗酒者等都可能处于肝纤维化阶段;性别方面,一般无明显性别差异,但不同病因导致的肝纤维化在不同性别中的易感性可能有差异,比如自身免疫性肝炎导致的肝纤维化在女性中相对更常见;生活方式上,长期饮酒、接触肝毒性物质、患有慢性病毒性肝炎等不良生活方式相关因素会增加肝纤维化发生风险;有慢性肝病病史者是肝纤维化的高危人群。
2.肝硬化:是肝纤维化进一步发展的结果,是各种慢性肝病进展至晚期的共同病理阶段。此时肝脏正常结构被破坏,形成假小叶和再生结节,肝脏质地变硬。其病理机制是肝纤维化持续进展,大量纤维组织增生,导致肝小叶结构和血液循环途径显著改变。年龄方面,多见于中老年人,但随着肝病诊疗水平提高,年轻肝硬化患者也有所增加,比如青年期就确诊病毒性肝炎且未规范治疗者可能较早发展为肝硬化;性别差异不显著,但不同病因导致的肝硬化在性别分布有特点,如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导致的肝硬化女性多见;生活方式上,长期酗酒、慢性病毒性肝炎感染、长期接触工业毒物等不良生活方式是重要诱因;有慢性肝病病史且肝纤维化未有效控制者易进展为肝硬化。
二、临床表现
1.肝纤维化:早期肝纤维化通常无明显特异性症状,部分患者可能有乏力、食欲减退等非特异性表现,容易被忽视。年龄较小的患者可能因症状不典型而延误诊断,比如儿童期患有先天性胆道疾病等导致肝损伤,可能在早期仅表现为生长发育稍迟缓、食欲稍有减退等;中青年有慢性肝病相关生活方式者出现上述非特异症状需警惕;老年患者本身身体机能下降,即使有肝纤维化可能症状更不典型,易与其他老年慢性疾病混淆。
2.肝硬化:代偿期肝硬化症状相对较轻,可能有乏力、食欲减退、腹胀等,与肝纤维化早期症状有一定相似性,但随着病情进展到失代偿期,会出现明显的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表现。如肝功能减退可表现为消瘦、黄疸(皮肤巩膜黄染)、凝血功能障碍(鼻出血、牙龈出血等);门静脉高压可表现为脾大、腹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严重时可导致上消化道大出血,危及生命。不同年龄的肝硬化患者表现有所不同,老年肝硬化患者发生并发症时可能更严重,恢复相对较慢;儿童肝硬化多由先天性肝病等引起,除上述表现外,还可能影响生长发育,出现身材矮小、发育迟缓等;女性肝硬化患者在雌激素灭活障碍时可能出现月经紊乱、乳腺发育等表现。
三、诊断方法
1.肝纤维化:常用血清学指标,如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肽、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等,这些指标可以反映肝纤维化的程度,但存在一定局限性。此外,肝脏瞬时弹性成像(FibroScan)是常用的无创诊断肝纤维化的方法,通过检测肝脏硬度值来评估肝纤维化程度。年龄较小的患者进行肝脏瞬时弹性成像时需注意操作的准确性,因为儿童肝脏大小、质地等与成人有差异;对于肥胖患者,肝脏瞬时弹性成像结果可能不准确,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有过腹部手术史等可能影响检查结果,需提前告知医生。
2.肝硬化:影像学检查是重要手段,如腹部超声可发现肝脏形态改变、门静脉高压征象等;CT和磁共振成像(MRI)能更清晰显示肝脏结构,有助于诊断肝硬化及发现并发症。内镜检查可直接观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情况,是诊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金标准。对于儿童肝硬化患者,超声检查是常用的初步筛查方法,但需注意儿童肝脏超声表现的特殊性;老年肝硬化患者进行CT或MRI检查时要考虑肾功能等情况,因为对比剂可能对肾功能有一定影响。
四、治疗与预后
1.肝纤维化:治疗主要是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抗病毒治疗(针对病毒性肝炎)、戒酒(针对酒精性肝病)、调节免疫(针对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如果能及时去除病因并有效治疗,肝纤维化有可能逆转。不同年龄患者对治疗的反应有所不同,儿童患者因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治疗时需考虑药物对生长发育的影响;老年患者身体机能衰退,治疗中要注意药物的肝肾功能影响及药物相互作用;女性患者在治疗时要考虑激素相关因素对治疗的影响等。
2.肝硬化:代偿期肝硬化通过积极治疗病因等有可能延缓病情进展,但失代偿期肝硬化预后相对较差,治疗主要是针对并发症进行处理,如治疗腹水、控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防治肝性脑病等。肝硬化患者整体预后与病因、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是否及时等有关。儿童肝硬化预后与基础病因密切相关,先天性肝病导致的肝硬化预后差异较大;老年肝硬化患者由于多合并其他基础疾病,预后相对更差;女性肝硬化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关注雌激素相关并发症的处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