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产后出血是分娩24小时后产褥期内的子宫大量出血,多见于产后1-2周,常见病因有胎盘胎膜残留、蜕膜残留、子宫胎盘附着面复旧不全、感染、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裂开等,临床表现有阴道流血、腹痛、休克表现等,诊断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等,治疗包括药物、清宫、抗生素、手术等,不同年龄、生活方式、病史人群在各方面有不同表现及风险需综合考虑。
一、晚期产后出血的定义
晚期产后出血是指分娩24小时后,在产褥期内发生的子宫大量出血,多见于产后1~2周。
二、常见病因
1.胎盘、胎膜残留:这是最常见的原因,多发生于剖宫产时胎盘附着部位异常、子宫畸形等情况,胎盘、胎膜残留可影响子宫收缩,导致子宫复旧不全而引起出血。
年龄因素:高龄产妇由于子宫收缩力相对较弱等原因,发生胎盘、胎膜残留进而导致晚期产后出血的风险可能相对增加。
生活方式:孕期不合理的饮食等生活方式一般与胎盘、胎膜残留无直接关联,但良好的孕期营养等对子宫复旧有一定好处。
病史:有多次剖宫产史、子宫肌瘤剔除史等子宫手术史的产妇,发生胎盘、胎膜残留的概率更高,因为子宫手术可能改变子宫的正常结构和血供,影响胎盘的正常附着和剥离。
2.蜕膜残留:正常蜕膜会随着恶露排出,但如果蜕膜剥离不全,长时间残留也可影响子宫收缩,引发晚期产后出血。
年龄:不同年龄阶段产妇发生蜕膜残留的概率无显著特异性差异,但整体而言,产妇的身体恢复能力会随年龄有一定变化,年龄较大者可能恢复相对较慢,对蜕膜残留的耐受能力等可能有一定影响。
生活方式:产后不合理的休息等生活方式可能影响子宫复旧,间接增加蜕膜残留导致晚期产后出血的风险。
病史:有子宫内膜炎等子宫病史的产妇,发生蜕膜残留的可能性相对较高,因为炎症可能影响蜕膜的正常剥离和排出。
3.子宫胎盘附着面复旧不全:子宫胎盘附着面在产后需要通过血栓形成、机化等过程逐渐复旧,如果复旧不全,血管不能有效闭合,就会导致出血。
年龄:高龄产妇子宫胎盘附着面复旧相对较年轻产妇可能更缓慢,从而增加晚期产后出血风险。
生活方式:产后过度劳累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影响子宫胎盘附着面的复旧过程。
病史: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病史的产妇,子宫胎盘附着面复旧可能受到影响,增加晚期产后出血几率。
4.感染:如子宫内膜炎,可引起胎盘附着面复旧不良及子宫收缩不佳,导致晚期产后出血。
年龄:产妇年龄较小或较大,自身免疫力可能相对较弱,更容易发生感染相关的晚期产后出血。
生活方式:产后不注意会阴清洁等不良生活方式易引发感染,进而导致晚期产后出血。
病史:有贫血等基础疾病的产妇,抵抗力相对较低,发生感染的风险更高,从而增加晚期产后出血的可能性。
5.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裂开:多见于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如切口感染、局部血供不足等情况,可导致晚期产后出血。
年龄:年龄对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裂开导致晚期产后出血的影响相对不突出,但高龄产妇可能存在身体机能下降等情况,对切口愈合有一定影响。
生活方式:产后过早进行重体力劳动等可能影响子宫切口的愈合,增加子宫切口裂开导致晚期产后出血的风险。
病史:有剖宫产史、糖尿病等病史的产妇,子宫切口裂开的风险更高,因为糖尿病可能影响切口愈合等。
三、临床表现
1.阴道流血:可表现为少量或中等量阴道流血,也可表现为大量阴道流血,部分产妇可伴有血块排出。
不同年龄表现差异:年轻产妇身体恢复相对较好,若出血量中等,可能仍能维持一定的生命体征;而高龄产妇身体储备功能相对较差,少量的晚期产后出血也可能较快出现休克等严重表现。
特殊人群注意:对于有基础疾病的产妇,如贫血产妇,本身血红蛋白水平较低,即使出血量不多,也可能较快出现头晕、乏力等贫血加重的表现。
2.腹痛:部分产妇可伴有下腹疼痛,疼痛程度因个体差异和病情严重程度不同而有所不同。
年龄与腹痛感受:年轻产妇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可能相对较高,而高龄产妇可能对疼痛更敏感,轻微的腹痛也可能让其感觉较为明显。
生活方式与腹痛:产后过度劳累的产妇可能会加重腹痛的感觉,因为劳累可能影响子宫的恢复和疼痛的感知。
3.休克表现:若出血量较多且未及时处理,产妇可出现面色苍白、脉搏细数、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
特殊人群休克风险:产妇若为高龄且有基础心血管疾病等,发生休克的风险更高,且休克对其重要脏器的损害可能更严重。
四、诊断方法
1.病史询问:详细询问产妇的分娩情况,包括是否有胎盘、胎膜残留,剖宫产史等。
年龄相关病史询问重点:对于高龄产妇,要重点询问既往子宫手术史等情况,因为其发生子宫相关问题导致晚期产后出血的风险更高。
生活方式相关询问:了解产妇产后的休息、卫生等生活方式情况,有助于判断感染等相关因素。
2.体格检查:检查子宫大小、复旧情况等,若子宫较大、复旧不良,提示可能存在晚期产后出血相关病因。
不同年龄体格检查差异:年轻产妇子宫复旧相对较快,若检查发现子宫复旧不良,提示问题可能相对较严重;高龄产妇子宫复旧本身可能较慢,需要综合判断。
3.辅助检查
B超检查:可了解子宫内有无胎盘、胎膜残留等情况,B超下能清晰看到宫腔内的异常回声等。
血常规检查:了解产妇血红蛋白水平等,判断有无贫血及贫血的严重程度。
凝血功能检查:排除凝血功能异常导致的出血。
五、治疗原则
1.药物治疗:使用促进子宫收缩的药物,如缩宫素等,促进子宫收缩,减少出血。
2.清宫术:对于胎盘、胎膜残留等情况,可行清宫术,清除宫腔内的残留组织。
3.抗生素治疗:若存在感染,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4.手术治疗:对于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裂开等严重情况,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子宫动脉栓塞术、子宫切除术等。
特殊人群手术风险评估:高龄产妇进行手术时,需要充分评估其心肺功能等全身情况,因为手术风险相对较高;有基础疾病的产妇,如糖尿病产妇,需要在控制血糖等基础上进行手术评估和操作,以降低手术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