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病变是宽泛概念,含多种病理改变,腰椎间盘突出是其常见特定类型,二者在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和治疗原则等方面有不同特点,腰椎病变包括多种,如骨质增生、结核、肿瘤等,病因与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有关,临床表现各异,影像学表现不同,治疗有保守和手术等;腰椎间盘突出多见于特定年龄段和人群,诱因包括生活方式和病史等,有相应症状,影像学有特点,治疗也分保守和手术。
一、定义与范畴
腰椎病变: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涵盖了多种发生在腰椎部位的病理改变,包括腰椎的骨质增生、腰椎的炎症(如腰椎结核性炎症、腰椎化脓性炎症等)、腰椎的肿瘤性病变(良性或恶性肿瘤累及腰椎)等。例如,腰椎骨质增生是由于腰椎长期劳损、退变等因素,导致椎体边缘出现骨赘形成,这就属于腰椎病变的一种情况。不同病因导致的腰椎病变,其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等各有差异。
腰椎间盘突出:特指腰椎间盘的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脊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疾病。它是腰椎病变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特定类型,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的退变、损伤等因素引起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
二、病因方面
腰椎病变
年龄与性别:随着年龄增长,人体的腰椎会出现自然退变,老年人相对更易发生腰椎骨质增生等退行性腰椎病变;在性别方面,一般没有明显的特异性差异,但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群,无论男女,腰椎病变的发生率可能会增高。例如,长期从事搬运工作的男性,由于腰部承受较大压力,腰椎病变的风险相对较高。
生活方式:长期伏案工作、缺乏运动、腰部外伤史等都可能增加腰椎病变的风险。比如,长时间保持不良坐姿,会使腰椎长期处于不正常的受力状态,容易引发腰椎的慢性损伤,进而导致腰椎病变。
病史:有腰椎结核、腰椎化脓性感染等病史的患者,后续发生相关腰椎病变的可能性较大。例如,曾经患过腰椎结核的患者,在结核治愈后,腰椎可能会遗留一些病理改变,如骨质破坏后的修复等,从而增加腰椎病变的复杂性。
腰椎间盘突出
年龄与性别:多见于20-50岁的人群,男性略多于女性,这与男性从事重体力劳动的机会相对较多有关。随着年龄增长,腰椎间盘逐渐退变,纤维环韧性下降,更容易发生突出。
生活方式:长期弯腰劳作、腰部急性损伤未得到妥善处理、久坐久站等生活方式是腰椎间盘突出的重要诱因。例如,经常弯腰搬重物的人群,腰椎间盘承受的压力突然增加,容易导致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
病史:有腰部外伤史的人群,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生率相对较高。急性腰部外伤可能会直接导致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从而引发腰椎间盘突出。
三、临床表现方面
腰椎病变
腰椎骨质增生: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增生的骨赘可能会刺激周围的神经、肌肉等组织,引起腰部疼痛,疼痛可在劳累后加重,休息后缓解;如果骨赘压迫神经,可能会出现下肢的放射性疼痛、麻木等症状,疼痛的部位和程度与骨赘压迫的神经相关。
腰椎结核:患者常有低热、盗汗、乏力等全身症状,同时伴有腰部疼痛,疼痛较为隐匿,逐渐加重,可伴有腰部活动受限,后期可能会出现脊柱畸形等表现。
腰椎肿瘤:早期症状不典型,随着肿瘤的生长,可能会出现腰部疼痛进行性加重,夜间疼痛明显,同时可能伴有消瘦、贫血等全身症状,肿瘤压迫神经时会出现相应神经支配区域的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主要症状为腰痛,可伴有一侧或双侧下肢的放射性疼痛、麻木,疼痛性质多为刺痛、胀痛或灼痛等。咳嗽、打喷嚏、排便等腹压增加的情况下,疼痛可能会加重。患者还可能出现下肢肌力下降、行走困难等症状,严重时可能会出现大小便失禁等马尾神经综合征的表现。
四、影像学表现方面
腰椎病变
腰椎骨质增生:X线检查可见腰椎椎体边缘有骨赘形成,CT检查可更清晰地显示骨赘的大小、位置等情况,MRI检查可以观察到周围软组织受压迫的情况。
腰椎结核:X线早期可能无明显异常,随着病情进展可见腰椎骨质破坏、椎间隙狭窄、椎旁冷脓肿形成等;CT检查对于骨质破坏的显示更为敏感;MRI检查可以早期发现骨髓的炎性改变,对于判断结核病灶的范围和周围组织受累情况有重要价值。
腰椎肿瘤:X线可见腰椎骨质的破坏、骨质的异常增生等;CT可显示肿瘤的密度、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MRI能够清晰地显示肿瘤在腰椎内及周围软组织中的范围,区分肿瘤的性质(良性或恶性)等。
腰椎间盘突出:X线检查可发现腰椎生理曲度改变、椎间隙变窄等间接征象;CT检查可以直接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大小、形态等;MRI检查是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重要手段,能够清晰地显示髓核突出的情况以及对神经根、硬膜囊的压迫程度。
五、治疗原则方面
腰椎病变
保守治疗:对于一些轻度的腰椎病变,如无症状或症状较轻的腰椎骨质增生,可以采取保守治疗,包括休息、物理治疗(如热敷、按摩、牵引等)、药物治疗(非甾体类抗炎药等缓解疼痛)等。例如,对于腰椎结核患者,在早期需要进行抗结核治疗,同时配合休息等保守措施。
手术治疗:如果腰椎病变导致严重的神经压迫、保守治疗无效等情况,则需要考虑手术治疗。如腰椎肿瘤压迫神经严重时,可能需要进行肿瘤切除手术;腰椎结核出现严重的脊柱畸形、椎管内脓肿等情况时,也需要手术干预。
腰椎间盘突出
保守治疗:多数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可以首先尝试保守治疗,包括绝对卧床休息、持续牵引、理疗、推拿、按摩、针灸等,同时可配合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等药物缓解疼痛。一般严格卧床休息3周左右,部分患者症状可缓解。
手术治疗:当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出现严重神经症状,如下肢肌力明显下降、马尾神经综合征等,经保守治疗无效时,需要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髓核摘除术等。
总之,腰椎病变是一个大的范畴,包含多种不同病因和表现的疾病,而腰椎间盘突出是其中特定的一种疾病,在定义、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及治疗等方面都有其各自的特点,临床上需要通过详细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等进行准确鉴别诊断和合理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