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包括非药物、药物和手术治疗。非药物治疗中运动疗法对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人群影响不同且各有注意事项,物理治疗有热敷、冷敷、针灸等方法及相应注意事项;药物治疗中非甾体抗炎药和软骨保护剂有各自作用机制、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手术治疗中膝关节镜手术适用于早期相关情况,对不同人群影响不同。
一、非药物治疗
(一)运动疗法
1.对不同年龄人群的影响及方式
成年人:可进行游泳,游泳时膝关节不负重,能锻炼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如股四头肌等,每周可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还可进行直腿抬高训练,平躺在床上,将下肢伸直,缓慢抬高,每次抬高到离床面15-20厘米左右,保持5-10秒后放下,每组10-15次,每天3-4组。对于肥胖的成年患者,运动疗法有助于减轻体重,从而减少膝关节的负重,一般来说,体重每减轻10公斤,膝关节所受压力可降低约30-40公斤。
儿童:较少发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但如果有相关先天因素等,可在专业康复师指导下进行温和的关节活动度训练,如在无痛范围内缓慢屈伸膝关节,每次训练5-10分钟,每天1-2次,以维持膝关节正常的活动功能,但要避免过度运动造成损伤;对于青少年,若因运动不当等可能有早期膝关节问题倾向,可进行适量的低强度有氧运动,如骑自行车(坐姿正确,避免膝关节过度屈曲),每次15-20分钟,每周2-3次。
2.对不同性别影响及注意事项
女性:女性在更年期后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等因素,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风险可能增加。运动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鞋子,提供良好的膝关节支撑,如选择有缓冲功能的运动鞋。同时,女性在月经期间身体状态可能有所不同,运动强度可适当调整,避免在月经期间进行过于剧烈的膝关节负重运动。
男性:男性若有长期重体力劳动等情况,膝关节磨损可能较早出现。运动时要注意运动前的热身,充分活动膝关节,避免突然进行高强度的膝关节屈伸运动,如突然进行快速深蹲等动作,容易造成膝关节半月板、韧带等损伤。
3.对不同生活方式人群的影响及建议
久坐人群:这类人群膝关节长期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容易出现肌肉萎缩等问题。可利用工作间隙进行简单的膝关节屈伸练习,每隔1-2小时进行1次,每次屈伸10-15次,同时可进行踝泵运动,即踝关节的屈伸运动,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减轻膝关节的肿胀等情况。
运动爱好者:本身有运动基础的人群,在进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相关运动时,要注意运动的科学性和适度性。例如,进行跑步运动时,要选择合适的场地,避免在过硬或不平整的路面上跑步,控制跑步的距离和速度,每周跑步次数不宜过多,一般2-3次为宜,每次跑步距离根据自身情况控制在3-5公里左右,同时运动后要进行充分的拉伸放松,缓解膝关节周围肌肉的紧张。
(二)物理治疗
1.热敷
对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热敷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一般可采用温毛巾热敷,温度控制在40-50℃左右,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对于老年人,皮肤感觉相对不敏感,要注意控制热敷温度和时间,避免烫伤。对于糖尿病患者,由于其可能存在神经病变,对温度的感知更不敏感,热敷时更要严格控制温度和时间,防止发生烫伤。
2.冷敷
在膝关节急性炎症期,如出现明显肿胀、疼痛较剧烈时,可进行冷敷。一般用冰袋外包毛巾,每次冷敷10-15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但要注意,对于儿童,冷敷时间要更短,一般5-10分钟即可,且要密切观察皮肤情况,避免冻伤。对于有血液循环障碍的患者,如下肢动脉硬化患者,要谨慎使用冷敷,以免加重血液循环不良的情况。
3.针灸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膝关节周围的穴位,起到疏通经络、止痛等作用。例如,常用的穴位有犊鼻、梁丘、血海等穴位。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针灸的针感可能有所不同,儿童由于皮肤较薄等因素,进针要更加轻柔。对于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如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要避免针灸,防止引起出血。
二、药物治疗
(一)非甾体抗炎药
1.作用机制: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发挥抗炎、止痛的作用。
2.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
成年人:一般可用于缓解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疼痛和炎症,但对于有消化道溃疡病史的成年人要谨慎使用,因为非甾体抗炎药可能会引起消化道黏膜损伤,导致溃疡复发或加重;对于老年人,由于其肝肾功能可能有所减退,使用时要密切监测肝肾功能,并且要从小剂量开始使用。
儿童:儿童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较少见,且非甾体抗炎药对儿童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多,如可能影响骨骼发育等,所以一般不优先考虑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治疗儿童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除非在非常必要且经过严格评估的情况下,由专业医生权衡利弊后谨慎使用。
女性:女性在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时,要注意月经期间的用药情况,因为部分非甾体抗炎药可能会对月经血量等产生一定影响,同时要关注是否有胃肠道不适等反应,尤其是有痛经史等情况的女性。
男性:男性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时,要注意自身是否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等,因为部分非甾体抗炎药可能会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
(二)软骨保护剂
1.作用机制:如氨基葡萄糖,可参与软骨基质中蛋白多糖及胶原纤维的合成,刺激软骨细胞产生有正常多聚体结构的蛋白多糖,提高软骨细胞的修复能力。
2.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
成年人:对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尤其是早期或症状较轻的患者,可考虑使用氨基葡萄糖等软骨保护剂。一般需要长期服用,疗程可能在数月以上。对于肝肾功能正常的成年人,可常规使用,但如果有肝肾功能不全的成年人,要根据肝肾功能情况调整剂量或谨慎使用。
儿童:儿童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罕见,软骨保护剂在儿童中的应用缺乏足够的临床研究证据,所以不常规用于儿童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
女性:女性在使用软骨保护剂时,若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要咨询医生是否可以使用,因为目前关于软骨保护剂在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中的安全性研究相对较少。
男性:男性使用软骨保护剂时,要关注自身是否有药物过敏史等情况,若有对氨基葡萄糖等成分过敏的情况,则禁止使用。
三、手术治疗
(一)膝关节镜手术
1.适用情况:适用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早期,有关节内游离体、半月板损伤或滑膜增生等情况的患者。
2.手术过程及对不同人群的影响
成年人:手术通过关节镜进入膝关节内部,清理关节内的游离体、修整损伤的半月板、切除增生的滑膜等。对于年轻的成年人,术后恢复相对较快,一般术后2-4周可部分恢复正常活动,3-6个月可基本恢复正常生活和轻体力活动;对于年龄较大的成年人,术后恢复可能稍慢,要注意加强康复训练,同时要关注是否有术后感染等并发症,老年人免疫力相对较低,发生感染的风险可能稍高。
儿童:儿童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很少采用膝关节镜手术治疗,因为儿童膝关节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手术可能会对膝关节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只有在极其罕见的严重膝关节病变且经过多学科评估必须手术时,才会考虑使用膝关节镜手术,但要充分告知家长手术的风险和可能的不良影响。
女性:女性在术后要注意伤口的护理,尤其是膝关节周围的伤口,因为女性可能更关注伤口的美观等情况,要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感染。同时,在康复训练过程中,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和手术情况,遵循康复师的指导进行合理的康复训练。
男性:男性在术后要注意避免过早进行重体力劳动等,因为男性可能从事较多的重体力活动,过早进行重体力劳动可能会影响膝关节的恢复,导致手术效果不佳等情况,要按照康复计划逐步恢复活动强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