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发的、以肝脏炎症和坏死为主要病变的传染性疾病。
HBV通过血液、母婴及性接触等途径传播,感染后可能呈现急性或慢性病程:急性乙肝多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黄疸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自愈;如果病毒持续存在超过6个月,则发展为慢性乙肝,可能逐渐引发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增加肝癌风险。
乙肝病毒具有嗜肝性、变异性强等特点,其DNA可整合至宿主肝细胞基因组,导致免疫系统难以彻底清除病毒。目前,乙肝防治以接种乙肝疫苗、规范抗病毒治疗及定期监测肝功能和病毒载量为核心策略,通过早筛查、早干预可显著降低肝硬化和肝癌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