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方法为休息、饮食调整、抗病毒治疗。
1.休息
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需充分休息,减少体力消耗,有利于肝脏修复;慢性乙肝患者在病情活动期也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而病情稳定期可适当进行轻体力活动,但要避免长期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因为熬夜会影响机体免疫力,不利于肝脏的恢复与病情控制。
2.饮食调整
保证营养均衡,摄入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富含蛋白质,新鲜蔬菜和水果等维生素的食物,避免高脂肪、高糖饮食,减少肝脏负担。例如,蛋白质有助于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维生素对肝脏的代谢等功能有重要作用。对于肥胖的乙肝患者,还需注意控制体重,因为肥胖可能加重肝脏脂肪变等情况。
3.抗病毒治疗
当乙肝病毒DNA定量阳性、转氨酶升高达到一定程度(如ALT持续高于正常上限2倍以上)等情况时,符合抗病毒治疗指征。不同年龄患者抗病毒治疗药物选择有一定差异,儿童患者在抗病毒治疗时需更加谨慎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常用的抗病毒药物有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这些药物通过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来控制病情,但具体药物选择需由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