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具有传染性,传播途径包括母婴传播、血液传播、性传播等。
1.母婴传播
患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母亲在怀孕、分娩及哺乳期等过程中可将病毒传给婴儿。例如,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e抗原(HBeAg)双阳性的母亲,母婴传播率较高,据相关研究数据显示,这类母亲所生婴儿约有40%-70%会被感染。
2.血液传播
输入被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使用被乙肝病毒污染且未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针头、针灸针、内镜等侵入性医疗器具等都可能导致感染。比如,在一些不正规的医疗操作中,若医疗器械消毒不彻底,就可能造成乙肝病毒的传播。
3.性传播
与乙肝病毒感染者发生无防护的性接触,也可能感染乙肝病毒。因为乙肝病毒可存在于患者的精液、阴道分泌物中,在性接触过程中病毒可通过黏膜等途径侵入人体。
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若母亲为乙肝病毒感染者,应及时按照规范进行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的接种来预防感染;成年人若有多个性伴侣等高危行为,应注意采取安全的性行为措施,如正确使用安全套等;对于有输血、使用血液制品等情况的人群,要确保相关操作的安全性,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医疗操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