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可通过门静脉压力升高、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淋巴液生成过多等机制引发腹水。
1.门静脉压力升高
肝硬化时,肝内纤维组织增生、假小叶形成等导致肝内血管受压、扭曲、闭塞,使门静脉血流受阻,门静脉压力显著升高。正常门静脉压力约为5-10mmHg,当肝硬化发展到一定阶段,门静脉压力可升高至10-25mmHg甚至更高。门静脉压力升高后,腹腔内脏血管床静水压增高,促使液体漏入腹腔形成腹水。
2.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肝硬化时,肝脏合成白蛋白的功能减退,导致白蛋白生成减少。正常人体白蛋白正常值为35-50g/L,肝硬化患者白蛋白常低于30g/L。白蛋白是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蛋白,白蛋白减少使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血管内的液体易漏出至组织间隙,进而进入腹腔形成腹水。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更明显;长期营养不良的肝硬化患者,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导致腹水的风险更高;有慢性肝病基础且长期未得到有效治疗的患者,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引发腹水的可能性增大。
3.淋巴液生成过多
肝硬化时,肝窦压升高,肝淋巴液生成增多。正常情况下,肝淋巴液每日生成约100-200ml,肝硬化时可增加到7-11L。过多的淋巴液超过胸导管引流能力,淋巴液就会从肝包膜和肝门淋巴管渗出至腹腔形成腹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