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引发眩晕症的原因包括椎动脉受压、交感神经刺激、颈椎不稳、本体感觉异常等。
1.椎动脉受压
当颈椎发生病变,如颈椎骨质增生、颈椎间盘突出等,可能会压迫椎动脉。骨质增生形成的骨赘或突出的椎间盘组织直接挤压椎动脉,导致椎动脉管腔狭窄,血流减少。大脑后部、小脑和内耳等依赖椎动脉供血的区域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应,内耳的平衡感受器功能受到影响,从而引发眩晕症状。
2.交感神经刺激
颈椎的病变还可能刺激颈部的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分布于椎动脉周围,当受到刺激时,会引起椎动脉的痉挛和收缩。这种血管的异常收缩会使椎动脉的血流量减少,进而影响内耳和脑部的血液供应,导致眩晕。同时,交感神经紊乱还可能影响内耳的生理功能,干扰平衡感的正常感知。
3.颈椎不稳
外伤、长期不良姿势等因素可能导致颈椎的稳定性下降。颈椎不稳时,在颈部活动过程中,椎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容易发生改变,可能刺激或压迫周围的神经和血管。这种不稳定状态还会使颈部肌肉处于紧张状态,进一步影响椎动脉的血流,增加眩晕发生的风险。
4.本体感觉异常
颈部的肌肉、关节和韧带中存在大量的本体感受器,它们能感知颈部的位置和运动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传递给大脑。当颈椎病发生时,颈部的本体感受器受到损伤或功能异常,传递的错误信息会干扰大脑对身体平衡的判断,导致大脑无法准确协调身体的平衡,从而引发眩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