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动是胎儿情况重要指标,正常胎动表明胎儿状况良好,有其规律;异常胎动可能提示胎儿缺氧等问题,胎动减少或突然增多剧烈都需关注就医。
正常胎动的意义及规律
反映胎儿健康状况:正常的胎动表明胎儿在宫内状况良好。一般来说,妊娠18-20周左右孕妇开始能感觉到胎动,随着孕周增加,胎动逐渐增强。在妊娠28-32周达高峰,妊娠38周后逐渐减少。正常胎动次数每小时约3-5次,12小时胎动次数在30-40次左右,但存在个体差异。例如,胎儿在活跃期可能胎动相对频繁,而在睡眠周期内胎动会减少。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孕妇,胎动的感知可能略有不同,但总体的胎动规律是相似的。年轻孕妇可能对胎动的感知相对敏锐一些,而年龄稍大的孕妇可能因为腹部脂肪等因素感知稍有差异,但只要胎动次数在正常范围内且有规律,一般胎儿情况较好。
与胎儿发育阶段的关系:在妊娠早期,胎儿较小,活动力度弱,胎动不明显;随着胎儿逐渐发育长大,活动空间相对变小,但力量增强,胎动变得更易感知。比如,妊娠中期胎儿骨骼、肌肉等进一步发育,胎动会更加多样化,可能会有伸手、踢腿等动作导致的胎动。
异常胎动的可能提示
胎动减少:如果12小时胎动次数少于10次,或较以往明显减少50%以上,可能提示胎儿缺氧等异常情况。导致胎动减少的原因可能有胎盘功能减退、脐带绕颈、胎儿宫内发育受限等。对于有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的孕妇,更要密切关注胎动情况,因为这些疾病可能影响胎盘血流,进而影响胎儿供氧,导致胎动异常。高龄孕妇由于胎儿发生染色体异常、宫内窘迫等风险相对较高,所以对胎动的监测更为重要,一旦发现胎动减少,应及时就医检查。
胎动突然增多或剧烈:如果孕妇突然感觉到胎动异常频繁且剧烈,之后又减弱,也可能是胎儿宫内缺氧的表现,比如脐带受压等情况可能导致胎儿突然剧烈胎动后又转为减少。这时候也需要立即就医,进行胎心监护等检查来评估胎儿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