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发病受遗传因素影响,携带HLA-B27基因及有家族病史者风险高,环境因素中感染(肠道、呼吸道等)可通过免疫反应诱发,生活方式久坐、缺乏锻炼、寒冷潮湿易增加风险,免疫因素是自身免疫系统异常攻击关节致炎症及病理改变影响关节结构功能。
强直性脊柱炎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其中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LA-B27)基因是重要的遗传标记。研究表明,携带HLA-B27基因的个体患强直性脊柱炎的风险显著高于不携带该基因的人群,且家族中若有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其亲属患病概率较普通人群明显升高,遗传因素在该病发病中起到关键的基础作用,这种遗传易感性受基因的传递规律影响,在有家族病史的特定年龄阶段人群中更易体现。
环境因素
感染因素:某些细菌感染可能诱发强直性脊柱炎,例如肠道细菌感染,像志贺菌、沙门菌、耶尔森菌等。这些细菌感染人体后,可能引发异常的免疫反应,机体的免疫系统在对抗细菌感染过程中,产生的免疫物质可能错误地攻击自身关节组织,尤其是脊柱和骶髂关节等部位,从而导致炎症反应的发生,逐步引发强直性脊柱炎。此外,呼吸道感染等其他部位的感染也可能通过免疫机制参与该病的发病过程。
生活方式因素:长期久坐、缺乏适当体育锻炼的人群,脊柱关节的活动度可能下降,局部血液循环相对较差,关节周围组织的营养供应和代谢可能出现异常,使得关节更容易受到炎症等因素的侵袭,增加患强直性脊柱炎的风险。另外,长期处于寒冷、潮湿环境中,也可能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和关节的血液循环,对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有一定影响。
免疫因素
人体免疫系统异常激活是强直性脊柱炎发病的重要机制。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和清除外来病原体等异物,但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免疫系统出现紊乱,自身免疫细胞错误地将关节组织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引发持续的炎症反应。这种异常的免疫攻击主要针对脊柱、骶髂关节等部位的关节滑膜、软骨及骨组织,导致炎症部位出现充血、水肿、细胞浸润等病理改变,随着病情进展,会逐渐引起关节的粘连、骨质破坏等,最终影响关节的正常结构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