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花眼是随年龄增长出现的视力问题,40-45岁左右开始,症状有视近困难、需更强照明、眼疲劳、视物重影、近点远移,中老年人应及时检查,保持良好用眼习惯,可戴老花镜矫正,选镜要验光配镜。
老花眼的症状
视近困难:这是老花眼最主要的症状。患者会发现看近处的物体,如看书、看手机屏幕等时变得模糊不清,需要将物体拿远一些才能看清。例如,原本能轻松看清楚放在眼前30厘米处的书本内容,随着老花眼的发展,可能需要将书本拿到50厘米甚至更远的距离才能看清。这是因为晶状体弹性下降,调节能力减弱,无法有效地增加晶状体的曲度来聚焦近处物体。
阅读需要更强的照明:为了看清近处文字,老花眼患者往往需要更强的光线。这是因为在较暗的环境中,眼睛的瞳孔会自然扩大,而晶状体调节能力下降,导致进入眼内的光线聚焦不精准,从而影响近视力。所以患者会倾向于在明亮的光线下阅读,比如在阳光下看书或者靠近台灯阅读等。
眼疲劳:由于眼睛长时间处于调节紧张的状态来努力看清近处物体,容易产生眼疲劳。表现为眼睛酸胀、疼痛、干涩,甚至可能出现头痛等症状。尤其是长时间阅读、近距离工作后,眼疲劳的症状会更加明显。这是因为睫状肌持续收缩来帮助晶状体调节,过度劳累后就会引发眼疲劳。
视物重影:部分老花眼患者可能会出现视物重影的情况。这是因为双眼的调节功能不同步,或者晶状体各部分的调节能力不一致,导致物体不能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统一的像,从而出现重影现象。
近点远移:近点是指眼睛能看清物体的最近距离。正常情况下,年轻人的近点比较近,随着老花眼的发展,近点逐渐远移。例如,20岁左右的人近点大约在10厘米左右,而到了40岁左右,近点可能远移到30厘米甚至更远。通过近点的变化可以辅助判断老花眼的发展程度。
对于有老花眼症状的人群,尤其是中老年人,应及时进行视力检查,以便准确了解眼睛的调节情况。同时,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如避免长时间连续近距离用眼、适当增加户外活动等,有助于延缓老花眼的发展。如果出现明显的视近困难等症状影响生活质量,可以通过佩戴老花镜来矫正视力。在选择老花镜时,应到正规的眼科机构进行验光配镜,以确保佩戴舒适且能达到良好的矫正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