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结核的检查方法包括影像学检查、脑脊液检查、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及其他检查。影像学检查中头颅CT早期可能不敏感,头颅MRI更具优势;脑脊液检查常规可见压力增高等改变,病原学检查包括抗酸染色和培养;PPD试验有局限性;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有参考价值,各检查需结合临床综合判断,儿童检查要注意相关安全护理等问题。
头颅MRI:对脑结核的诊断价值高于CT,能更清晰地显示病变情况。T1加权像呈低信号,T2加权像呈高信号,病灶周围水肿明显,增强扫描可见环形、结节状或片状强化,对于发现脑膜病变、脑干病变等具有优势。不同年龄的患者在进行MRI检查时,需根据其配合程度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婴幼儿不配合时可能需要适当使用镇静剂,但要注意药物的安全性和对检查结果的影响。
脑脊液检查
常规检查:脑脊液压力常增高,外观可呈无色透明或微混浊,白细胞数轻度至中度增高,多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质含量增高,糖和氯化物含量降低,这是结核性脑膜炎的典型脑脊液改变,但部分不典型病例可能有波动,儿童患者脑脊液检查时要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并且要注意穿刺后的护理,观察患儿有无头痛、呕吐等不适。
病原学检查:
抗酸染色:脑脊液涂片抗酸染色找到结核分枝杆菌是确诊的重要依据,但阳性率较低。
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将脑脊液接种于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可明确是否有结核分枝杆菌生长,培养时间较长,一般需要2-8周,但准确性高。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如艾滋病合并脑结核的患者,培养结果可能受免疫状态影响,需要综合判断。
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
PPD试验是通过皮内注射结核菌素,观察局部反应来判断是否感染结核分枝杆菌。阳性结果提示曾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或接种过卡介苗,但不能确诊脑结核,阴性结果也不能完全排除脑结核,尤其是重症结核、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可能出现假阴性。儿童患者PPD试验时要正确操作,观察结果要及时,对于结果的判断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综合分析。
其他检查
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通过检测外周血中结核感染T细胞的数量来辅助诊断结核感染,对于脑结核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尤其在与其他脑膜炎相鉴别时有一定意义。不同年龄人群的检测结果可能有一定差异,需要结合临床情况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