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强直性脊柱炎是慢性进行性炎性疾病可侵犯骶髂关节等并伴关节外表现,病因涉及遗传(与HLA-B27密切相关)及环境(感染等通过分子模拟诱发免疫反应),早期有下腰背部等疼痛僵硬等表现且部分有外周关节受累,病情进展可致脊柱活动受限畸形等,诊断需依据临床表现病程、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治疗包含非药物(功能锻炼等)和药物治疗,特殊人群如儿童、女性及有基础病史者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定义
脊柱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炎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骨突、脊柱旁软组织及外周关节,并可伴发关节外表现。
二、病因
1.遗传因素:与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LA-B27)密切相关,家族中若有该病患者,遗传易感性增加,HLA-B27阳性人群发病风险高于阴性人群。
2.环境因素:某些感染因素可能参与发病,如肠道细菌感染等,可能通过分子模拟机制诱发免疫反应攻击自身组织。
三、临床表现
1.早期表现:多数患者起病隐匿,早期出现下腰背部或臀部疼痛、僵硬,症状常在夜间明显,休息后加重,活动后缓解。部分患者可出现外周关节受累,如膝关节、髋关节等肿痛。
2.病情进展表现:随病情发展,脊柱活动度逐渐受限,出现脊柱畸形,如腰椎前凸消失、驼背畸形等,严重者可影响心肺功能等。
四、诊断
1.临床表现:有下腰背痛等典型症状,病程≥3个月。
2.影像学检查:骶髂关节CT或MRI可见骶髂关节炎表现,如关节面侵蚀、硬化、间隙狭窄等;脊柱X线晚期可见“竹节样脊柱”改变。
3.实验室检查:HLA-B27阳性对诊断有提示意义,但并非确诊依据,同时需排除其他炎性关节病等。
五、治疗
1.非药物治疗:强调功能锻炼,如游泳、瑜伽等有助于维持脊柱活动度;保持正确姿势,睡眠时避免高枕,减少弯腰驼背姿势。
2.药物治疗:常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炎症,部分患者可使用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等,具体药物需根据病情由医生评估选择。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需关注生长发育,定期评估病情,功能锻炼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过度影响骨骼发育。
2.女性患者:妊娠时需评估病情活动度,部分药物可能对胎儿有影响,需与产科医生共同制定管理方案。
3.有基础病史者:若合并其他疾病,用药时需考虑药物相互作用,如合并胃肠道疾病者使用非甾体抗炎药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