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障碍可通过不同药物治疗,苯二氮类药物增强GABA能神经抑制作用,适用于各种睡眠障碍,老年及呼吸疾病患者使用需注意;非苯二氮类药物作用于GABA受体不同位点,起效快、半衰期短,适合入睡困难患者,肝肾疾病患者需调整剂量;褪黑素受体激动剂激动褪黑素受体调整睡眠-觉醒周期,适用于睡眠中觉醒为主的患者,特殊人群使用需谨慎;抗抑郁药物可治疗伴睡眠障碍的抑郁症,老年及心脏疾病患者使用需注意相关副作用。
一、苯二氮类药物
1.作用机制:通过增强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的抑制作用发挥镇静催眠等效果,能缩短入睡时间、减少夜间觉醒次数、延长睡眠时间。例如研究表明其可使睡眠过程中的浅睡眠阶段减少,深睡眠阶段相对增加。
2.适用情况: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睡眠障碍,如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等。但对于老年人群,由于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可能更敏感,使用时需密切关注认知功能等变化;有呼吸系统疾病病史者使用可能会加重呼吸抑制风险。
二、非苯二氮类药物
1.作用机制:与苯二氮类药物作用于相同的GABA受体,但结合位点不同,起效快、半衰期短,对睡眠结构影响小。比如唑吡坦,能选择性作用于大脑中的GABA受体亚型,快速诱导睡眠且次晨残余作用较少。
2.适用情况:同样用于睡眠障碍的治疗,尤其适合入睡困难的患者。对于女性患者,一般耐受性较好,但仍需注意个体差异;有肝肾疾病的患者使用时需调整剂量,因为这类药物主要通过肝肾代谢。
三、褪黑素受体激动剂
1.作用机制:通过激动褪黑素受体来调整睡眠-觉醒周期。例如雷美尔通,能与褪黑素MT1和MT2受体结合,模拟生理睡眠周期。
2.适用情况:适用于以睡眠中觉醒为主的睡眠障碍患者。对于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的患者,使用时需监测病情变化;孕妇及哺乳期女性使用需谨慎评估利弊,因为目前关于其在特殊人群中的安全性数据有限。
四、抗抑郁药物
1.作用机制:部分抗抑郁药物可用于治疗伴有睡眠障碍的抑郁症患者,如阿米替林,通过影响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的再摄取来改善睡眠,同时缓解抑郁情绪。
2.适用情况:当睡眠障碍与抑郁情绪共病时适用。对于老年抑郁患者,使用时要注意药物的抗胆碱能副作用,如口干、便秘等;有心脏疾病病史的患者,需关注药物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如心率、血压等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