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视会引发视力低下、立体视觉功能障碍、对比敏感度下降等问题。视力低下表现为不同年龄矫正视力达不到正常标准,受视觉系统发育阶段和关键期内影响视力因素影响;立体视觉功能障碍使儿童难准判断空间位置等,影响相关活动及未来职业;对比敏感度下降致其对不同对比度物体分辨力弱,眼部疾病史和家族弱视病史会增加相关风险。
年龄因素影响:对于婴幼儿来说,出生后视觉系统处于快速发育阶段,在0-1岁时视力约为0.1-0.2,1-2岁时约为0.2-0.5,2-3岁时约为0.5-0.6,3-5岁时约为0.6-0.8,6岁时可达到1.0左右。如果在视觉发育关键期内出现影响视力的因素,如屈光不正、斜视等,就容易导致弱视,使视力发育受到阻碍,无法达到正常水平。
立体视觉功能障碍
具体表现:立体视觉是人类感知物体空间位置和深度的重要视觉功能。弱视儿童往往存在立体视觉功能障碍,他们难以准确判断物体之间的距离、深度和空间关系。例如,在进行立体视觉检查时,如随机点立体图检查,弱视儿童可能无法正确识别出具有立体效果的图像,不能像正常儿童那样感知到物体的三维形态。这是因为弱视影响了大脑对双眼视觉信息的整合能力,而立体视觉的形成依赖于双眼视差等信息的准确处理和大脑的整合。
生活方式影响:在日常生活中,立体视觉障碍会对儿童的很多活动产生影响,比如他们在攀爬、接球、穿针引线等需要准确感知空间位置和深度的活动中会遇到困难。如果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没有良好的立体视觉,可能会影响其未来从事需要精细空间感知的职业,如飞行员、外科医生等。
对比敏感度下降
具体表现:对比敏感度是指人眼对不同空间频率和对比度的物体的分辨能力。弱视患者的对比敏感度会下降,他们对不同对比度的物体识别能力减弱。例如,在检测对比敏感度的仪器检查中,弱视儿童在一些低对比度或特定空间频率下的分辨能力低于正常儿童。对比敏感度下降会导致患者在复杂环境中视物困难,比如在光线较暗或者物体与背景对比度较低的情况下,弱视儿童可能更难看清物体细节。
病史因素影响:如果儿童有眼部疾病病史,如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上睑下垂等,这些疾病可能影响视觉刺激的正常传入,从而干扰视觉系统的发育,增加对比敏感度下降的风险,进而引发弱视。同时,有家族弱视病史的儿童,自身患弱视的概率相对较高,在视觉发育过程中也更容易出现对比敏感度下降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