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痴呆症与脑梗死不是一种疾病,老年痴呆症是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病理有神经元纤维缠结等,表现为认知和非认知症状;脑梗死是脑部血管阻塞致脑组织坏死,病因有动脉粥样硬化等,表现为突发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且脑梗死可能合并血管性痴呆。
定义与病理:老年痴呆症医学全称为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病理特征主要包括大脑皮质和海马等部位出现大量神经元纤维缠结、老年斑形成,以及胆碱能神经元显著缺失等。其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神经递质异常等多种因素相关。例如,家族中有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人群,患病风险相对较高;长期处于不良环境、营养不均衡等也可能增加患病几率。在年龄方面,随着年龄增长,患病风险逐渐升高,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明显增加,且女性在绝经后患病风险可能相对略高一些。
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减退和非认知性神经精神症状。认知功能方面逐渐出现记忆障碍,尤其是近期记忆力减退,随后逐渐出现计算力下降、定向力障碍、语言障碍等,严重时生活不能自理。非认知性神经精神症状包括抑郁、焦虑、幻觉、妄想、人格改变等。
脑梗死:
定义与病理: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血液供应缺乏而发生局部脑组织坏死的一组疾病。主要是各种原因导致脑部血管阻塞,如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导致血管狭窄、闭塞,或血液中的栓子堵塞脑血管等,使得相应供血区域的脑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发生坏死。其常见病因有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小动脉闭塞等。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是重要的危险因素。年龄也是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年龄增加,血管弹性下降、血液成分改变等,脑梗死的发病风险升高,男性和女性在患病风险上无显著本质差异,但不同年龄阶段的发病特点可能有所不同。
临床表现:症状因梗死部位和梗死面积不同而异。常见的有突发的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言语不利、口角歪斜、视物模糊、头晕、头痛等,严重者可出现意识障碍、昏迷甚至死亡。
老年痴呆症主要以认知功能进行性减退为特征,而脑梗死主要是急性起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两者在发病机制、病理改变、临床表现等方面均有明显区别。但需要注意的是,脑梗死可能会在某些阶段合并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等类似老年痴呆症的表现,称为血管性痴呆,它是继发性痴呆的一种,与脑梗死导致脑部多个关键区域受损有关,其发病与脑梗死的部位、范围等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