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预防肠套叠,需从多方面进行护理与注意。要增强日常护理与观察,做好婴幼儿喂养管理、关注异常表现;注意生活环境与卫生,保持居住环境舒适、注重个人卫生;特殊人群如早产儿、低体重儿及有既往肠套叠病史的婴幼儿要给予特殊注意,如早产儿低体重儿遵医嘱个性化喂养、既往患儿密切观察与管理。
一、增强日常护理与观察
1.婴幼儿喂养管理:对于婴儿,提倡母乳喂养,按需喂养。添加辅食时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一种到多种、从少量到多量、从稀到稠,避免同时添加多种新辅食,防止胃肠功能紊乱引发肠套叠。例如,6-8个月大的婴儿开始添加辅食时,先添加米粉,观察1-2周婴儿无不适反应后,再逐步添加蔬菜泥、水果泥等,这样能让婴儿的肠道有适应过程。对于人工喂养的婴儿,要注意调配合适的奶温、奶量,且奶瓶的奶嘴孔大小要适宜,防止婴儿吸入过多空气。
2.关注婴幼儿异常表现:密切观察婴幼儿的精神状态、食欲、大便情况等。如果婴幼儿突然出现阵发性哭闹、烦躁不安、屈膝缩腹,随后可能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等表现,或者大便性状改变,如由正常黄色软便变为果酱样便等,要高度警惕肠套叠,及时就医。比如当发现婴幼儿持续哭闹超过2小时,且安抚不能缓解时,就需要尽快带孩子到医院检查。
二、注意生活环境与卫生
1.保持居住环境舒适:为婴幼儿提供温馨、舒适、温度和湿度适宜的居住环境,避免过热或过冷刺激婴幼儿的胃肠道。适宜的室温一般保持在22-25℃,相对湿度50%-60%,这样可以减少因环境因素导致婴幼儿胃肠功能失调的风险。
2.注重个人卫生:家长要注意手卫生,在接触婴幼儿前、准备食物前都要认真洗手,防止病从口入。同时,要保持婴幼儿的衣物、玩具等清洁卫生,定期清洗、消毒婴幼儿的玩具,避免婴幼儿接触不洁物品后将病菌带入体内,引发肠道感染,而肠道感染是导致肠套叠的一个可能诱因。
三、特殊人群的特殊注意事项
1.早产儿和低体重儿:这类婴儿本身胃肠道发育不完善,更要精心护理。喂养时要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根据婴儿的体重、消化能力等制定个性化的喂养方案,如可能需要少量多次喂养。平时要密切观察其大便和精神状态,一旦有异常及时就医。因为早产儿和低体重儿的肠道功能更脆弱,更容易出现肠道功能紊乱等情况,进而增加肠套叠的发生风险。
2.有既往肠套叠病史的婴幼儿:曾经患过肠套叠的婴幼儿再次发生肠套叠的概率相对较高。这类婴幼儿的家长要更加密切地观察其肠道功能和一般状况,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后续的健康管理,如在添加辅食等方面要更加谨慎,定期带孩子进行体检,以便早期发现可能的异常情况并及时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