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溶血症因母婴血型不合致母亲产生抗体入胎儿体内引发溶血,有ABO和Rh血型不合两类,分轻度和重度,轻度预后多良好,重度可致严重贫血、水肿、胆红素脑病等后遗症,受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影响,孕期高危孕妇需加强监测,新生儿出生后要密切观察,异常及时就医,以降低严重并发症风险保障健康。
一、新生儿溶血症的定义
新生儿溶血症是因母婴血型不合,母亲体内产生与胎儿血型抗原不配的血型抗体,这种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引起同种免疫性溶血的疾病。常见的有ABO血型不合和Rh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症。ABO血型不合溶血症中,母亲多为O型血,胎儿血型为A型或B型;Rh血型不合溶血症则是母亲Rh阴性,胎儿Rh阳性时易发生。
二、新生儿溶血症的严重程度
1.轻度溶血:仅表现为轻度贫血,患儿可能有轻度黄疸,通过光照疗法等一般处理,多数预后良好。例如,部分ABO血型不合引起的轻度溶血症新生儿,经及时光照等治疗,黄疸可逐渐消退,贫血也能逐渐纠正,对生长发育一般无长期不良影响。
2.重度溶血:病情较为严重,可能出现严重贫血,导致胎儿水肿,出生时即有全身水肿、苍白、胸腔积液、腹水等,严重者可发生心力衰竭。出生后黄疸出现早且进展迅速,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引发胆红素脑病(核黄疸)。胆红素脑病会影响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导致神经系统后遗症,如智力低下、运动障碍、听力障碍、眼球运动障碍等。研究表明,重度Rh血型不合溶血症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胆红素脑病的发生率较高,且一旦发生神经系统后遗症,对患儿的生活质量影响极大。
三、新生儿溶血症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应对
1.年龄因素:新生儿本身生理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尤其是肝脏对胆红素的代谢能力较弱,对于溶血导致的胆红素升高更易出现严重情况。所以新生儿期是溶血症影响较为关键的时期,需要密切监测胆红素水平等指标。
2.性别因素:一般无明显性别差异导致溶血症严重程度不同,但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需根据新生儿个体情况进行针对性处理。
3.生活方式:在治疗过程中,合理的光照疗法等护理方式有助于降低胆红素水平,对缓解溶血相关症状重要。要保证新生儿处于合适的光照环境,维持稳定的体温等,为治疗创造良好条件。
4.病史因素:若母亲有过不良孕产史,如既往有新生儿溶血症病史等,再次妊娠时发生新生儿溶血症的风险会增加,且病情可能更严重。所以对于有不良孕产史的孕妇,需要在孕期加强监测,如定期检测母亲血型抗体等,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干预措施。
温馨提示:对于新生儿溶血症,孕期需加强监测,尤其是有高危因素(如母亲Rh阴性等)的孕妇,要定期进行血型抗体检查等。新生儿出生后要密切观察皮肤颜色、精神状态、吃奶情况等,一旦发现黄疸等异常表现,应及时就医,进行胆红素检测等相关检查,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降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保障新生儿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