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巨结肠是肠道神经发育异常致功能性疾病,因直肠等远端肠管痉挛致近端肠管肥厚扩张,有排便困难、腹胀、腹痛等表现,可通过影像学、直肠指诊、病理检查诊断,手术是主要治疗,非手术可缓解症状,老年、女性患者有特殊注意事项,成人巨结肠与儿童巨结肠有相似发病机制但治疗侧重成人特点。
发病机制
正常情况下,肠道的神经丛能够协调肠道的蠕动和排便反射。而在成人巨结肠患者中,病变肠段的神经节细胞缺失或发育异常,导致肠管失去正常的蠕动功能,粪便通过受阻。近端肠管因长期受粪便刺激而逐渐扩张、肥厚。
临床表现
排便困难:患者常出现顽固性便秘,排便次数少,粪便干结,难以排出。部分患者可能数天甚至一周以上才排便一次,且排便时需要借助开塞露等辅助手段。
腹胀:由于肠道内粪便积聚,患者会有明显的腹胀感,腹部膨隆。随着病情进展,腹胀可能会逐渐加重。
腹痛:部分患者会出现腹痛症状,多为下腹部隐痛或胀痛,疼痛程度不一,在排便或排气后可能会有所缓解。
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腹部平片可见扩张的肠袢和液平面,有助于了解肠道的扩张情况和有无肠梗阻表现。
钡剂灌肠造影:是诊断巨结肠的重要方法之一。可见痉挛肠段短缩,近端结肠扩张,钡剂通过受阻,在扩张肠段与痉挛肠段之间有明显的移行段。
直肠指诊:直肠指诊可发现直肠壶腹部空虚,拔指后由于近端肠管内大量粪便积聚,可排出大量气体及稀便,这是巨结肠的典型表现之一。
病理检查:通过活检获取肠壁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发现神经节细胞缺失是诊断巨结肠的金标准。
治疗方式
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通过切除无神经节细胞的痉挛肠段和部分扩张的近端结肠,将正常的肠管吻合,恢复肠道的连续性和正常功能。手术方式有多种,如根治性手术等,具体手术方式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来选择。
非手术治疗:对于一些病情较轻或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可采用非手术治疗,包括清洁肠道(通过灌肠等方法清除肠道内的粪便)、使用缓泻剂、扩肛等措施来缓解症状,但非手术治疗往往只能暂时缓解症状,难以根治。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患者:老年巨结肠患者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在治疗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这些基础疾病对手术和术后恢复的影响。手术前需要对患者的心肺功能等进行全面评估,术后要加强护理,预防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女性患者:女性患者在考虑手术治疗时,还需要考虑生育等问题,手术可能会对盆腔结构产生一定影响,在术前需与患者充分沟通,告知可能的风险和影响。
儿童相关延伸(虽为成人,但可体现对比及整体认知):虽然是成人巨结肠,但与儿童巨结肠在发病机制上有相似之处,只是成人巨结肠的临床表现可能相对更隐匿一些。了解儿童巨结肠的特点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成人巨结肠的发病过程,在诊断和治疗成人巨结肠时,可借鉴相关的疾病认知,但成人巨结肠的治疗更侧重于针对成人的生理和病理特点进行个体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