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积食便秘可通过饮食调整(合理安排餐量、选择易消化及富含膳食纤维食物)、适当运动(增加户外活动、室内简单运动)、腹部按摩(正确方法)、生活习惯调整(保证充足睡眠、培养良好排便习惯)来改善,婴儿期和幼儿期儿童有特殊注意事项,婴儿期要谨慎调理、严重时就医,幼儿期要注意运动和饮食并及时排查疾病因素。
选择易消化食物:多给儿童提供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软面条等。小米粥富含B族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且容易被胃肠道消化吸收;软面条也比较温和,不会对胃肠道造成过大刺激。同时,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摄入,像苹果、香蕉、西兰花、胡萝卜等。以苹果为例,其中的果胶等成分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一般来说,2-5岁儿童每天可摄入150-200克的新鲜水果,蔬菜摄入量在200-250克左右。
适当运动
增加户外活动:鼓励儿童多进行户外活动,每天保证1-2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比如在天气晴朗时,让儿童在公园玩耍、散步等。运动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运动方式可有所不同。3-6岁儿童可以进行跑步、跳绳等运动,但要注意运动强度适中,避免过度疲劳。
室内简单运动:如果天气不好,儿童可在室内进行简单运动,如爬行、做体操等。爬行有助于锻炼儿童的腹部肌肉,促进肠道蠕动;简单的体操也能起到类似的作用,像伸展四肢、弯腰等动作都可以促进胃肠蠕动,缓解积食便秘情况。
腹部按摩
正确按摩方法:家长可以在儿童饭后1小时左右,以儿童肚脐为中心,用手掌轻轻顺时针按摩儿童腹部。按摩时力度要适中,每次按摩10-15分钟,每天可按摩2-3次。顺时针按摩能够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例如,对于1岁左右的婴儿,家长的手掌要轻柔,避免用力过大伤害到婴儿的腹部。
生活习惯调整
保证充足睡眠:儿童需要充足的睡眠来促进身体的生长发育和胃肠道的正常功能。一般来说,3-6岁儿童每天需要保证10-13小时的睡眠时间。良好的睡眠有助于身体各器官的修复和调整,包括胃肠道的消化功能调整,从而缓解积食便秘问题。
培养良好排便习惯: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每天定时让儿童坐在马桶上尝试排便,即使没有便意,也可坚持几分钟,逐渐培养肠道的排便反射。例如,可选择早餐后半小时左右让儿童尝试排便,长期坚持有助于改善便秘情况。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婴儿期儿童:婴儿期儿童消化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在调理积食便秘时要格外谨慎。饮食上尽量以母乳或配方奶为主,添加辅食时要遵循由少到多、由一种到多种的原则。腹部按摩时动作一定要轻柔,避免损伤婴儿娇嫩的腹部。如果婴儿积食便秘情况较为严重,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处理,避免自行盲目处理导致不良后果。
幼儿期儿童:幼儿期儿童活动量逐渐增加,但仍要注意避免过度运动导致疲劳。在饮食选择上要注意营养均衡的同时,避免过度食用高油、高糖、高蛋白的不易消化食物。如果幼儿积食便秘持续不缓解,要考虑是否有其他疾病因素导致,及时带幼儿到医院就诊,排查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