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出血有多种常见原因,全身性疾病相关因素包括高血压致视网膜小动脉受损出血、糖尿病致视网膜微血管病变出血、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引发凝血异常致眼底出血;眼部局部病变因素有视网膜静脉阻塞使血液回流受阻出血、视网膜血管炎因炎症致血管受损出血、眼部外伤直接损伤眼底血管致出血。
高血压:高血压患者的视网膜小动脉会发生硬化、痉挛等改变。长期高血压会使眼底视网膜血管的压力增加,血管壁受损,容易导致眼底出血。据相关研究统计,高血压患者中约有一定比例会出现眼底出血的情况,长期高血压控制不佳者发生眼底出血的风险更高。高血压对眼底血管的损害是一个逐渐累积的过程,随着血压长期处于较高水平,眼底血管的结构和功能会不断受到影响,进而引发出血。
糖尿病:糖尿病引起眼底出血主要是因为糖尿病会导致视网膜微血管病变。高血糖状态会损伤视网膜的微血管内皮细胞,使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液成分渗出,同时还会引起微血管闭塞等病变。糖尿病病程较长的患者,发生眼底出血的几率明显升高。例如,病程超过10年的糖尿病患者中,眼底病变的发生率较高,其中部分患者会出现眼底出血情况。高血糖环境持续存在,会不断刺激视网膜血管,促使视网膜血管病变的发展,最终导致眼底出血的发生。
血液系统疾病:某些血液系统疾病也可引发眼底出血,如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白血病患者由于异常的白细胞增殖,可能会影响凝血功能,导致凝血机制紊乱,从而容易出现眼底出血等出血倾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由于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使得凝血功能受到影响,眼底的血管容易破裂出血。以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为例,当血小板计数过低时,血管的止血功能减弱,眼底的小血管就容易破裂出血,严重影响视力。
眼部局部病变因素
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静脉阻塞是引起眼底出血的常见局部原因。视网膜静脉阻塞可分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和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当视网膜静脉发生阻塞时,血液回流受阻,血管内压力升高,导致血管破裂出血。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中,眼底出血较为常见,而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也会因阻塞部位的血管压力变化引发眼底出血。例如,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时,阻塞部位远端的血管压力增加,容易发生破裂出血,血液渗入视网膜内,影响视网膜的正常功能。
视网膜血管炎:视网膜血管炎可由感染、自身免疫等多种因素引起。炎症会导致血管壁受损,血管通透性增加,从而引起眼底出血。如感染性视网膜血管炎,病原体感染后引发眼部的免疫反应,攻击视网膜血管,造成血管炎症和损伤,进而导致眼底出血。自身免疫性视网膜血管炎则是由于自身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视网膜血管,引起血管炎症,最终导致眼底出血的发生。
眼部外伤:眼部受到外伤时,如眼球顿挫伤、穿通伤等,可能会直接损伤眼底的血管,导致眼底出血。例如,眼球顿挫伤可能会使眼底的血管受到震荡而破裂出血;穿通伤则可能直接贯穿眼部组织,损伤眼底血管,引起眼底出血。眼部外伤后的眼底出血情况因外伤的严重程度和部位而异,严重的外伤可能会导致大量眼底出血,对视力造成严重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