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结肠有排便困难、腹胀、呕吐等常见症状,不同年龄阶段症状有特点,早产儿症状不典型、女性患儿护理需关注心理、有基础病史患儿巨结肠会加重基础疾病病情。
排便困难:新生儿期多表现为胎便排出延迟,正常新生儿大多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排出胎便,而巨结肠患儿往往2-3天甚至更长时间才排出胎便,且排便量少。随着年龄增长,会出现顽固性便秘,需要依赖灌肠、使用开塞露等才能排便。这是因为病变肠段神经节细胞缺失,导致肠管痉挛,粪便通过困难。例如,患儿可能数天甚至一周以上才排便一次,排便时可能出现哭闹等不适表现。对于婴幼儿来说,由于不会表达,可能会以烦躁不安等情绪来体现排便困难。
腹胀:也是常见症状之一,新生儿期即可出现腹胀,且进行性加重。腹胀程度可轻可重,严重时腹部膨隆如鼓,腹壁紧张发亮。这是由于粪便在结肠内积聚,导致肠管扩张。对于小婴儿,腹胀可能会影响呼吸,出现呼吸急促等表现。因为腹部膨隆,占据了胸腔的空间,限制了肺部的扩张。
呕吐:多见于新生儿期,呕吐物可为奶汁、胆汁甚至粪便样物。呕吐原因是由于结肠梗阻,近端肠管扩张,内容物反流引起。如果是新生儿出现频繁呕吐,同时伴有胎便排出延迟和腹胀,就要高度怀疑巨结肠。比如,患儿可能在喂奶后不久就出现呕吐,呕吐物量较多,有时带有胆汁。
其他表现:长期巨结肠可导致患儿营养吸收不良,出现消瘦、贫血、发育迟缓等表现。因为粪便积聚在肠道内,影响了营养物质的正常吸收。对于婴幼儿来说,生长发育会落后于同龄儿童,身高、体重可能不达标。而且由于肠道功能紊乱,还可能出现食欲减退等情况。
不同年龄阶段巨结肠症状的特点
新生儿期:除了胎便排出延迟、腹胀、呕吐外,还可能出现发热等感染表现,因为肠道内粪便积聚容易继发肠道感染。新生儿免疫力相对较低,肠道感染后可能病情进展较快,需要密切观察。
婴儿期:除上述症状外,腹胀更加明显,可能影响患儿的活动,患儿可能表现为不爱活动,喜欢平卧。同时,由于长期便秘,肛门周围皮肤可能出现湿疹等情况,这是因为粪便刺激肛门周围皮肤引起。
儿童期:排便困难情况可能相对新生儿期有所缓解,但仍存在便秘,腹胀程度相对较轻,但可能会出现下腹部隐痛等不适。儿童能够表达自身不适,可能会诉说肚子不舒服等情况。
特殊人群巨结肠症状特点及注意事项
早产儿:早产儿本身各器官发育不成熟,巨结肠症状可能不典型,胎便排出延迟可能不太明显,但腹胀可能更为突出,因为早产儿肠道功能更弱。对于早产儿出现腹胀等情况,要格外谨慎,及时进行检查,因为早产儿病情变化快,需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等情况。
女性患儿:在症状表现上与男性患儿无明显差异,但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女性患儿的心理变化,由于疾病可能影响生活质量,要给予更多的心理关怀,比如在治疗过程中多与患儿沟通,缓解其焦虑情绪。
有基础病史患儿:如果患儿本身有其他基础疾病,比如先天性心脏病等,巨结肠引起的腹胀、呕吐等可能会加重基础疾病的病情。例如,腹胀可能影响心脏功能,导致心功能不全加重。所以对于有基础病史的巨结肠患儿,在治疗巨结肠的同时,要密切关注基础疾病的情况,进行综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