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性脑膜炎的检查包括脑脊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结核菌素试验及其他结核相关检查。脑脊液常规检查压力增高、外观有变化、细胞计数及分类有特点;生化检查蛋白增高、糖和氯化物降低;病原学检查涂片抗酸染色找结核杆菌阳性率低,培养可明确但时间长。头颅CT早期可无异常,进展可见脑膜强化等;头颅MRI对脑膜病变显示更敏感。结核菌素试验阳性有辅助价值,其他结核相关检查如胸部X线等发现其他部位结核病灶有提示作用
一、脑脊液检查
1.常规检查: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压力通常增高,外观可呈无色透明或微黄,静置后可有薄膜形成。细胞计数多为(50-500)×10/L,以淋巴细胞为主。这是因为结核杆菌感染引发免疫反应,导致淋巴细胞浸润,该指标能初步提示中枢神经系统存在炎性反应,不同年龄阶段患者脑脊液常规表现可能因生理差异略有不同,但基本遵循淋巴细胞为主的特点。
2.生化检查:蛋白含量增高,一般多在1-3g/L,糖和氯化物含量降低,糖通常低于2.2mmol/L,氯化物可低于102mmol/L。糖和氯化物降低是由于结核杆菌侵犯脑膜,影响了葡萄糖的代谢以及氯化物的平衡,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代谢和生理特点,糖和氯化物降低的情况可能更需要结合临床综合判断;而对于有基础疾病或特殊病史的患者,需考虑是否存在其他因素干扰糖和氯化物水平。
3.病原学检查:脑脊液涂片抗酸染色找到结核杆菌是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金标准之一,但阳性率较低。此外,脑脊液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可明确病原菌,但培养时间较长,一般需要2-6周。对于怀疑结核性脑膜炎的患者,尤其是儿童和有结核病史相关人群,多次进行脑脊液病原学检查有助于提高阳性检出率。
二、影像学检查
1.头颅CT检查:早期可无明显异常,随着病情进展,可见脑膜强化、脑实质结核瘤、脑积水等表现。脑膜强化是结核性脑膜炎较为特征性的影像学改变,表现为脑膜呈线条状、结节状或脑回状强化。对于不同年龄患者,CT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儿童由于颅骨尚未完全骨化等因素,影像学表现可能与成人有一定不同,需要结合临床症状综合分析。
2.头颅MRI检查:对脑膜病变的显示较CT更为敏感,能更早发现脑膜强化、脑实质内的结核病灶以及脑积水等情况。MRI可清晰显示软脑膜增厚、强化,对早期诊断和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有重要价值,尤其对于婴幼儿患者,MRI在观察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能更精准地发现病变部位和范围。
三、结核菌素试验及其他结核相关检查
1.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结核菌素试验阳性仅表示曾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或接种过卡介苗,但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有辅助价值。若患者PPD试验强阳性,结合临床症状等,提示有结核感染的可能。不同年龄人群对结核菌素试验的反应可能不同,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特点,PPD试验阳性的意义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2.其他结核相关检查:如胸部X线或CT检查,若发现肺部等其他部位有结核病灶,对诊断结核性脑膜炎有提示作用。因为结核性脑膜炎大多是由肺结核病灶中的结核杆菌血行播散至脑膜引起,所以查找身体其他部位的结核病灶有助于明确诊断,对于有结核接触史或既往有结核病史的人群,这些检查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