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分为不可改变和可改变两类。不可改变的有年龄、性别、种族、家族史;可改变的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房颤动、吸烟、酗酒、缺乏运动、不健康饮食、肥胖、颈动脉狭窄,这些可改变因素通过不同机制增加脑卒中发病风险。
一、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1.年龄与性别:年龄是脑卒中重要的危险因素,随着年龄增长,脑血管发生病变等的风险逐渐增加;男性患脑卒中的风险通常略高于女性,可能与男性的一些生理特点及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
2.种族:不同种族人群脑卒中的发病风险存在差异,例如某些种族群体可能具有特定的遗传易感性等因素影响脑卒中发生。
3.家族史:如果家族中有亲属患有脑卒中,那么个体患病的风险会升高,因为遗传因素可能在其中起到一定作用,比如某些遗传性的血管病变等可能会遗传给后代。
二、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1.高血压:高血压是脑卒中最主要的可控危险因素。长期高血压会使血管壁承受过高压力,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容易引发动脉硬化、血管破裂等,进而增加脑卒中的发生风险。据大量临床研究表明,血压越高,脑卒中的发病风险越高。
2.糖尿病:糖尿病患者体内血糖长期处于较高水平,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影响血管的正常功能,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同时还会增加血液黏稠度等,使得脑卒中的发病风险显著增加。
3.高脂血症:血脂异常,尤其是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血症等,会导致脂质在血管壁沉积,逐渐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使血管腔狭窄,血流受阻,增加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风险;同时斑块破裂还可能引发血栓形成,导致急性脑血管事件。
4.心房颤动:心房颤动时,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血液在心房内淤积,容易形成血栓,当血栓脱落随血液循环进入脑血管时,就会阻塞血管,引发缺血性脑卒中。有研究显示,心房颤动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比正常人群高5-7倍。
5.吸烟: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成分会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血液黏稠度增加,还会损害血管内皮功能,促进血小板聚集等,从而增加脑卒中的发病风险。长期吸烟的人患脑卒中的几率明显高于不吸烟者。
6.酗酒:过量饮酒会使血压升高、心律不齐,还会影响血脂代谢等,同时酒精会损害肝脏功能,影响凝血因子的合成等,进而增加脑卒中的发生风险。
7.缺乏运动:长期缺乏体育锻炼会导致体重增加、血脂异常、血压升高、血糖调节紊乱等,这些因素都与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管弹性等,有助于降低脑卒中风险。
8.不健康的饮食:高盐饮食会使血压升高,增加脑卒中风险;高油、高热量饮食容易导致肥胖、高脂血症等,进而增加脑卒中发病几率;蔬菜水果摄入不足会使人体缺乏维生素、膳食纤维等,影响血管健康。例如长期高盐饮食人群患高血压的概率更高,而高血压是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
9.肥胖:尤其是中心性肥胖,即腹部脂肪堆积过多,会伴随代谢紊乱,如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等,这些都与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肥胖者体内脂肪组织增多,会释放多种炎症因子等,影响血管和代谢功能。
10.颈动脉狭窄:颈动脉是向脑部供血的重要血管,颈动脉狭窄会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同时狭窄处容易形成血栓等,当血栓脱落时可能引发脑卒中。颈动脉狭窄程度越重,脑卒中的发病风险越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