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后需从伤口护理、生命体征监测、饮食、恶露观察、活动休息、心理调节、母乳喂养及避孕与再次妊娠等多方面进行护理,包括保持伤口清洁干燥、监测生命体征、合理饮食、观察恶露、适当活动休息、调节心理、尽早母乳喂养及注意避孕等。
一、术后伤口护理
剖宫产术后伤口需保持清洁干燥,密切观察伤口有无红肿、渗液、异常疼痛等情况。一般术后1周左右拆线,在此期间要避免伤口沾水,防止感染。若产妇本身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伤口愈合可能会相对缓慢,更要加强伤口的观察与护理,严格遵循医生的换药等相关指导。
二、生命体征监测
术后要密切监测体温、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正常情况下,术后体温可能会有轻度升高,一般不超过38.5℃,若体温持续升高或伴有其他不适,需警惕感染等情况。产妇要保证充足的休息,利于身体恢复,对于有妊娠期高血压等病史的产妇,更要严格按照医护人员要求监测血压等指标。
三、饮食方面
术后6小时内:需禁食禁水,因为麻醉可能会引起胃肠道蠕动减弱,过早进食可能导致恶心、呕吐等不适。
术后6小时后:可少量饮用温水,若没有不适反应,逐渐过渡到流质饮食,如米汤等,之后再根据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过渡到半流质饮食、普通饮食。饮食要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例如多吃鸡蛋、鱼肉、新鲜蔬菜和水果等,以促进身体恢复,但要注意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对于有过敏史的产妇,要特别注意饮食中相关过敏原的规避。
四、恶露观察
要注意观察恶露的颜色、量和气味。正常恶露有血腥味,但无臭味,产后恶露一般会经历血性恶露(持续3-4天)、浆液性恶露(持续10天左右)、白色恶露(持续3周左右)三个阶段。如果恶露出现异常增多、颜色异常(如变为脓性、伴有恶臭味等)、持续时间过长等情况,可能提示子宫复旧不全或宫腔内有残留等问题,需及时告知医生。
五、活动与休息
术后早期活动:术后6小时可在床上进行翻身等活动,术后24小时可在医护人员或家属协助下在床上坐起,术后第1天可尝试在床边少量活动,适当活动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恢复、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但活动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对于有妊娠合并心脏病等病史的产妇,活动需严格遵循医生评估后的指导。
充足休息:保证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休息时可采取侧卧位等舒适的姿势,利于伤口恢复和身体调养。
六、心理调节
剖宫产产妇可能会因为手术创伤、对新生儿的担忧等出现心理情绪变化,如焦虑、抑郁等。家人要多给予关心和陪伴,产妇自己也要尝试调整心态,可通过与家人朋友沟通、适当听音乐等方式缓解心理压力,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这对身体恢复也很重要。
七、母乳喂养相关
如果条件允许,要尽早开始母乳喂养。母乳喂养不仅有利于新生儿的生长发育,还能促进产妇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风险。母乳喂养时要注意正确的哺乳姿势,按需喂养,对于有乳头凹陷等情况的产妇,可在医生或专业哺乳顾问指导下进行相关处理,以顺利开展母乳喂养。
八、避孕与再次妊娠注意事项
剖宫产术后产妇需要注意避孕,一般建议术后2-3年再考虑再次妊娠,因为过早再次妊娠可能会增加子宫破裂等风险。避孕方法可根据产妇具体情况选择,如避孕套、宫内节育器(需等子宫恢复后)等,但要避免使用影响母乳喂养的避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