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济失调有协调运动障碍(包括肢体和躯干共济失调)、构音障碍、眼球运动障碍等症状,还伴有其他系统相关症状,如眼部症状、神经系统其他症状、其他系统伴随症状,儿童、成年患者及有家族病史人群受影响不同,需注意相关情况。
一、共济失调相关症状
(一)协调运动障碍
肢体共济失调:多见于上肢,表现为动作笨拙、不准确,如拿东西时手抖,难以完成精细动作,像用筷子夹菜、系纽扣等动作变得困难。在行走时,肢体的协调性也受影响,走路不稳,左右摇晃。这是因为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会影响小脑对肢体运动的协调功能,小脑是调节躯体平衡、控制姿势和协调运动的重要中枢,当小脑受损时,无法精准调控肌肉的收缩与舒张,导致肢体运动不协调。
躯干共济失调:患者站立时身体摇晃,平衡能力下降,难以维持直立姿势,常需频繁调整姿势来保持稳定;行走时步态蹒跚,步基增宽,左右摇晃,像喝醉酒的步态,这是由于躯干的肌肉协调运动出现障碍,影响了身体的整体平衡和步态。
(二)构音障碍
患者说话时发音不清,言语缓慢、费力,呈爆发性或吟诗样语言,即说话时语句不连贯,像吟诗一样断断续续。这是因为控制咽喉部肌肉运动的神经和肌肉协调功能受到影响,小脑等结构受损后,无法正常支配咽喉部肌肉的运动,导致发音器官的协调运动障碍,从而出现构音障碍。
(三)眼球运动障碍
部分患者会出现眼球震颤,表现为眼球不自主地左右或上下摆动。同时,眼球运动范围也可能受限,如难以顺利地向各个方向转动眼球。这是因为与眼球运动相关的神经传导通路和神经核团受到病变影响,小脑对眼球运动的调节功能异常,导致眼球运动出现障碍。
二、其他系统相关症状
(一)眼部症状
视力下降: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视力减退,这可能与视网膜等眼部结构的神经病变有关,但相对较少见。
眼球运动异常:除了上述眼球震颤外,还可能有眼球运动迟缓等表现,影响视觉的正常感知和眼部的协调运动。
(二)神经系统其他症状
肌张力改变: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肌张力降低,表现为肌肉松弛,肢体无力,活动时感觉较软;少数患者也可能出现肌张力增高,表现为肌肉僵硬,运动时阻力增大。这与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对锥体系和锥体外系的影响有关,病变累及相关神经通路,导致肌张力调节失衡。
深感觉障碍:患者可能出现深感觉减退,表现为对肢体位置、运动幅度等的感知能力下降,在黑暗环境中或闭眼时难以准确感知肢体的位置,容易出现跌倒等情况。这是因为脊髓后索等与深感觉传导相关的结构受到病变影响,导致深感觉传导障碍。
(三)其他系统伴随症状
吞咽困难:随着病情进展,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吞咽困难,进食时容易呛咳,这是由于咽喉部肌肉和食管的运动协调功能受到影响,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功能异常导致吞咽动作不能正常完成。
呼吸困难:晚期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这是因为呼吸肌的协调运动障碍,影响了呼吸功能,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对于儿童患者,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可能影响其生长发育和运动功能的正常发展,导致运动发育落后于同龄人。在生活中,需要特别注意防止儿童跌倒受伤。对于成年患者,可能影响其日常工作和生活自理能力,需要家人的照顾和支持。女性患者在妊娠等特殊时期,病情可能会有一定变化,需要密切监测。有家族病史的人群,更应定期进行神经系统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