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尿酸血症分无症状和有症状期,无症状期仅血液尿酸高无明显症状;有症状期包括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急性发作剧痛、间歇期症状消失但可复发)、痛风石形成(病程长控制不佳者易出现,部位多样)、肾脏病变(尿酸盐肾病致肾小管功能下降等,尿酸性尿路结石可致肾绞痛等),及时管理血尿酸对预防并发症重要。
一、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
此阶段患者通常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仅仅是通过血液检查发现血尿酸水平升高。一般来说,男性血尿酸值超过420μmol/L,女性超过360μmol/L即可诊断为高尿酸血症,但此时可能没有任何身体上的不适表现。这种情况在一些长期高嘌呤饮食、有家族遗传倾向或者存在代谢紊乱基础的人群中较为常见,比如有痛风家族史的人群,即使没有出现关节疼痛等症状,也可能存在血尿酸升高的情况。
二、有症状高尿酸血症期
1.痛风性关节炎发作
急性发作特点:多在夜间或清晨突然起病,关节剧烈疼痛,疼痛程度较为剧烈,像刀割、针刺般。最常累及第一跖趾关节,其次是足背、足跟、踝、膝、腕、指、肘等关节。发病关节迅速出现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例如,患者可能在夜间睡眠中被第一跖趾关节的剧烈疼痛惊醒,关节局部皮肤发红、温度升高,不敢触碰。这种急性发作与尿酸盐结晶在关节内沉积有关,尿酸盐结晶会刺激关节周围组织,引发炎症反应。在年龄较大、有长期高尿酸血症病史且未进行规范治疗的人群中更容易出现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男性发病率相对女性更高,可能与男性的代谢特点以及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
间歇期表现:急性发作缓解后,患者可能进入间歇期,此时关节症状完全消失,但仍存在血尿酸升高的情况。不过部分患者可能会在数月或数年后复发,随着发作次数增多,间歇期会逐渐缩短,发作频率逐渐增加,受累关节也会逐渐增多。比如最初仅累及一个关节,后来可能会累及多个关节。
2.痛风石形成
痛风石是尿酸盐结晶沉积引起的。多见于病程较长、血尿酸水平长期控制不佳的患者。痛风石可出现在耳廓、关节周围以及肾脏等部位。在关节周围形成的痛风石可以看到皮下有大小不一的结节,初期质地较软,随着病情进展,痛风石会逐渐变硬。例如,手指、手腕等关节周围可能会出现痛风石结节,影响关节的活动。长期高尿酸血症且没有积极进行降尿酸治疗的患者,发生痛风石的风险较高,年龄较大的患者由于病程相对较长,也更易出现痛风石。
3.肾脏病变
尿酸盐肾病:尿酸盐结晶在肾间质沉积,可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表现为肾小管浓缩功能下降,出现夜尿增多、低比重尿等症状。病情逐渐进展可发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出现水肿、乏力、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在患有高尿酸血症多年且血尿酸控制不理想的人群中,尤其是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更容易出现尿酸盐肾病。比如一位患有高尿酸血症10余年且血糖、血压控制不佳的患者,可能会逐渐出现夜尿增多等尿酸盐肾病的早期表现。
尿酸性尿路结石:尿酸结晶在肾盂、输尿管或肾小管、肾间质沉积形成结石。小的结石可能没有明显症状,较大的结石可引起肾绞痛、血尿等表现。当结石引起尿路梗阻时,还可能导致肾积水、泌尿系统感染等情况。有高尿酸血症病史且尿液中尿酸排泄增多的人群,相对更容易形成尿酸性尿路结石,男性患者发生尿酸性尿路结石的概率可能高于女性,这与男性的尿酸代谢特点等因素有关。
总之,高尿酸血症的表现症状因个体差异以及病情发展阶段不同而有所不同,及时发现血尿酸升高并进行规范管理对于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