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脊髓炎是由自身免疫反应等引发的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性疾病,病因多与感染后机体免疫反应异常有关,常见诱因有病毒感染、疫苗接种等,临床表现有运动、感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辅助检查包括脑脊液检查(白细胞轻度增多、蛋白轻度升高、寡克隆区带可阳性)及脊髓MRI(可见脊髓肿胀、T2加权像高信号),治疗有药物治疗(用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神经营养药物等)和并发症预防处理,儿童患者需密切监测病情、谨慎用药及专业指导康复,老年患者要兼顾基础疾病、循序渐进康复护理,特殊病史患者需谨慎评估病情调整方案。
一、定义
急性脊髓炎是一种急性发作的横贯性脊髓炎性疾病,由自身免疫反应等因素引发,病变常累及脊髓某一阶段,导致该阶段脊髓出现炎症、水肿、脱髓鞘甚至坏死等病理改变,进而引起病变平面以下的运动、感觉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二、病因
病因尚不十分明确,多认为与感染后机体免疫反应异常有关,常见诱因包括病毒(如流感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等)感染,部分患者在疫苗接种后也可发病,机体免疫反应异常使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脊髓组织,引发炎症反应。
三、临床表现
1.运动障碍:起病急,常先出现双下肢无力,迅速进展为截瘫或四肢瘫,病变节段以下肢体肌张力降低、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呈弛缓性瘫痪,之后逐渐转为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出现病理反射。
2.感觉障碍:病变节段以下所有感觉缺失,在感觉消失区上缘可有感觉过敏带或束带感,随病情恢复感觉平面逐步下降,但恢复速度较慢。
3.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早期表现为尿便潴留,膀胱无充盈感,呈无张力性神经源性膀胱,膀胱充盈过度时可出现充盈性尿失禁;病变平面以下皮肤无汗、少汗,皮肤干燥、脱屑及指(趾)甲松脆等,随病情进展,部分患者可逐渐恢复自主排尿排便功能,但恢复过程可能较长。
四、辅助检查
1.脑脊液检查:白细胞数可轻度增多,一般在(10-100)×10/L,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含量轻度升高,多在0.5-1.0g/L;寡克隆区带可呈阳性,这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免疫异常。
2.影像学检查:脊髓MRI是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发病数小时后可见病变部位脊髓肿胀,T2加权像呈高信号,病变范围可呈节段性或较长节段,能清晰显示脊髓病变的部位、范围等情况。
五、治疗原则
1.药物治疗:常用糖皮质激素,如甲泼尼龙等,可减轻脊髓炎症、水肿;免疫球蛋白也可应用,通过调节免疫反应发挥作用;还可根据情况使用神经营养药物,如维生素B族等,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2.并发症预防与处理:需积极预防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压疮等并发症。对于长期卧床患者,要定时翻身、拍背,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压疮;鼓励患者多饮水,必要时进行导尿并注意尿管护理,预防尿路感染;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预防肺部感染。
六、不同人群特点及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免疫系统尚不完善,病情变化可能较快,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药物使用需谨慎,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如康复训练早期介入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以保障儿童康复安全且有效。
2.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合并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在治疗急性脊髓炎时需兼顾基础疾病的管理,预防治疗急性脊髓炎的药物与基础疾病用药之间可能存在的相互作用,同时老年患者康复能力相对较弱,康复护理需更注重循序渐进,加强照护以预防并发症发生。
3.特殊病史患者:对于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或曾有脊髓相关疾病病史的患者,治疗时需更加谨慎评估病情,调整治疗方案,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因这类患者机体免疫状态可能更复杂,病情复发或加重的风险相对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