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下坠感老是有便意肚子咕噜怎么办

来源:民福康

肛门下坠感、老是有便意且肚子咕噜可能由肠道炎症性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细菌性痢疾)、肠道功能紊乱(如肠易激综合征)、直肠肛门局部病变(如直肠炎、痔疮)等引起,需调整饮食、休息与情绪,针对不同疾病进一步处理,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检查以明确病因并针对性治疗。

一、可能的原因及相关分析

(一)肠道炎症性疾病

1.溃疡性结肠炎:多发生于青中年人群,病因与自身免疫等因素相关。患者除了有肛门下坠感、老是有便意、肚子咕噜外,还可能有黏液脓血便,病情严重时可伴有发热、消瘦等全身症状。其肠道黏膜存在炎症、溃疡等病变,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出现上述症状。通过结肠镜检查可见肠道黏膜的典型炎症表现来确诊。

2.细菌性痢疾: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有不洁饮食史。由痢疾杆菌感染引起,主要症状为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肛门下坠感、老是有便意),排黏液脓血便,肚子咕噜响,可伴有发热等。粪便常规检查可见大量白细胞、红细胞,粪便培养可找到痢疾杆菌。

(二)肠道功能紊乱

1.肠易激综合征: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女性相对多见,与精神因素、饮食等关系密切。患者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及大便性状异常,其中部分患者可出现肛门下坠感、老是有便意,肚子咕噜响,症状可因情绪紧张而加重,通过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来诊断。

(三)直肠、肛门局部病变

1.直肠炎:可由感染、炎症性肠病累及直肠等多种原因引起,患者有肛门下坠感、老是有便意,直肠指检或结肠镜检查可见直肠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等改变,肚子咕噜响可能与肠道蠕动有关。

2.痔疮:多见于成年人,尤其是长期久坐、便秘等人群。当内痔脱出或炎症发作时,可出现肛门下坠感,伴有便意,若伴有肠道功能紊乱,也可出现肚子咕噜响,通过肛门指检及肛门镜检查可确诊。

二、应对建议

(一)一般处理

1.调整饮食:对于肠道炎症性疾病及功能紊乱的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等,避免饮酒,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等,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如蔬菜、水果等,有助于保持大便通畅,减轻肠道刺激。对于儿童患者,要注意饮食的卫生和营养均衡,避免食用生冷食物。

2.休息与情绪调节:保证充足的睡眠,对于肠易激综合征等与精神因素相关的疾病,要注意调节情绪,避免长期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可通过适当运动、听音乐等方式缓解压力。儿童患者要营造轻松的生活环境,家长要给予关心和陪伴。

(二)针对不同疾病的进一步建议

1.肠道炎症性疾病

溃疡性结肠炎:需及时就医,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进行相应治疗,可能需要使用氨基水杨酸制剂等药物治疗,病情严重时可能需要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等治疗。儿童患者用药需特别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细菌性痢疾:需使用抗生素治疗,如喹诺酮类药物等,但儿童及孕妇等特殊人群用药有严格限制,应遵医嘱用药,同时要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防止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2.肠道功能紊乱

肠易激综合征:可使用调节肠道菌群的药物,如双歧杆菌等,同时要注重心理调节,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调节胃肠动力的药物。儿童患者使用药物需权衡利弊,优先选择非药物调节方式。

3.直肠、肛门局部病变

直肠炎:根据病因进行治疗,如感染性直肠炎需抗感染治疗,炎症性肠病累及直肠者按相应疾病治疗方案处理,局部可使用栓剂等药物缓解症状。

痔疮:可使用痔疮膏等局部药物缓解症状,严重时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儿童痔疮相对少见,若发生多与便秘等因素相关,需积极调整排便习惯。

如果肛门下坠感老是有便意肚子咕噜的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如结肠镜、粪便常规等,以明确病因,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阅读全文
了解疾病
电解质紊乱
电解质紊乱是指人体内的电解质处于不平衡的状态,临床上按照电解质的类型将电解质紊乱分为钠代谢紊乱、钾代谢紊乱、钙代谢紊乱、镁代谢紊乱和磷代谢紊乱。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脾虚吃什么中成药
陈明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三甲
脾虚可以吃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丸、归脾丸等中成药。 1.参苓白术散 具有补脾胃、益肺气的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导致的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等症状。其成分中的人参、白术、茯苓等可健脾益气,桔梗能宣肺利气。 2.补中益气丸 可补中益气、升阳举陷。对于脾虚气陷所致的体倦乏力、食少腹胀、便溏久泻、肛门下
治脾胃虚弱的中成药
陈明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三甲
治脾胃虚弱的中成药有很多,常见的有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丸、归脾丸、香砂六君丸等。 1.参苓白术散 具有补脾胃、益肺气的功效。它主要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等症状。其药物组成中人参、白术、茯苓等可健脾益气,山药、莲子等能补脾止泻。 2.补中益气丸 可补中益气、升阳举陷。适用于脾胃
补气的中成药
王斌 副主任医师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补气的中成药有很多,如补中益气丸、人参归脾丸、参苓白术散等。 1.补中益气丸 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的功效。它主要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所致的体倦乏力、食少腹胀、便溏久泻、肛门下坠等。其方中黄芪、党参等可补脾益气,升麻、柴胡等能升阳举陷。 2.人参归脾丸 有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的作用。适用于心脾两虚、
女性下腹部隐痛想拉屎什么原因怎么办
严苏 主任医师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女性下腹部隐痛并且想要排便通常是正常现象,但也有可能与慢性肠炎、附件炎等疾病有关,需要针对病因治疗。 1、正常现象:当机体有便意时,粪便向下移动会刺激肠道,进而出现隐痛感,一般在排便结束后疼痛感会消失。 一般不需要治疗,通常及时排便以后腹部隐痛感和排便感会消失。 2、慢性肠炎:慢性肠炎主要是由急性肠
肛门下坠总想大便是怎么回事,怎么检查
卫兰香 副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肛门下坠总想大便可能是痔疮、肛周脓肿、直肠息肉等疾病所致,检查方式需要根据疾病类型判断。 1、痔疮 痔疮主要和肛垫下移、静脉曲张等因素有关,由于肛管或直肠下端的静脉丛充血、肿大,可出现排便时疼痛、出血、肛门下坠、总想大便等症状。此病进行直肠指检、肛门镜、肠镜等检查即可确诊。 2、肛周脓肿 肛周脓肿是
痔疮术后肛门有下坠感怎么回事
卫兰香 副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痔疮术后肛门有下坠感可能是由于创口水肿、炎症刺激、痔核切除不完全等原因所致。 1、创口水肿:患者在进行痔疮手术时会对直肠、肛管黏膜造成损伤,致使创面出现水肿的情况,此时会出现肛门下坠感。 2、炎症刺激:在痔疮术后,如果患者日常护理未做好,可能会导致手术伤口受到感染,引起炎症反应。炎症会对肛周组织产生
感觉总有大便在肛门口是什么原因
卫兰香 副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总有大便在肛门口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1.肛门疾病: 痔疮:内痔或混合痔可导致肛门坠胀感,感觉总有大便。 肛裂:肛管皮肤裂伤后形成的小溃疡,可引起肛门疼痛和大便不尽感。 肛瘘:肛管或直肠与肛周皮肤相通的肉芽肿性管道,可有局部瘙痒、疼痛和大便排出不畅。 2.直肠疾病: 直肠炎:直肠黏膜的炎症,可引起
产后小腹隐隐作痛和肛门下坠感怎么办
卫兰香 副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产后小腹隐隐作痛和肛门下坠感可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也可能是某些潜在问题的信号。以下是一些建议: 1.休息和观察:首先,应确保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观察疼痛和下坠感的程度、频率以及是否伴有其他症状,如发热、阴道出血等。 2.保持良好的卫生:保持会阴部清洁,勤换卫生巾,避免感染。 3.饮食调整:增
小便后腹部疼痛肛门下坠怎么回事
卫兰香 副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小便后腹部疼痛肛门下坠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 1.膀胱炎或尿道炎:这些炎症可能导致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同时也可能引起腹部疼痛和肛门下坠感。 2.前列腺炎或前列腺增生:男性患者中,前列腺炎或前列腺增生可能导致排尿困难、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也可能出现腹部疼痛和肛门下坠感。 3
孕中期左侧肚子隐隐作痛肛门下坠感?
李巍巍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对于4个月的孕妇来说,感觉左侧肚子隐隐作痛,而且肛门有下坠感,这个很有可能是先兆流产的症状,建议要及时去医院检查。然后平时要保持心态放松,不要进行剧烈的运动,要多注意休息。
女人肛门下坠总想大便
张继业 主任医师
山东青岛中西医结合医院 三甲
女人肛门下坠总想大便,是由于女人产娩的原因,容易造成盆底松弛以及退行性改变,引起盆底器官下垂、盆底下降。部分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常常有肛门下坠、总想大便的感觉。引起肛门下坠的其他原因还有盆腔底部肿物、直肠后间隙的骶前肿物、囊肿及盆底疝、直肠肿瘤、溃疡性结肠炎、肛门直肠周围感染等。
肛门下坠总想大便是怎么回事?
刘伍才 副主任医师
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如果肛门下坠总想大便,它的原因是由于里急后重所造成的。引起里急后重的主要原因有很多,首先应该是直肠的恶性肿瘤,这也是最常见的病因。而且解大便时,大便难解干解,而且有可能会出现其他部位的转移,出现其他相对应的临床症状。当然,痔疮的患者也有可能会出现此症状,女性患者妇科的相关疾病也有可能会产生。所以出现此症状的时候,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完善相
肛门下坠感是什么原因?
张继业 主任医师
山东青岛中西医结合医院 三甲
肛门下坠感有以下几种原因:1、肛门手术损伤组织过多,术后创面形成瘢痕挛缩,产生肛门下坠感。2、炎症刺激。如直肠炎、肛窦炎、肛乳头炎等。3、脱出性疾病。如内痔脱出、嵌顿,直肠脱垂等。4、肿瘤刺激。如直肠癌、前列腺癌等。压迫刺激直肠末端压力感受器,导致里急后重、肛门坠胀。5、肛内粪便压迫。长期便秘或粪嵌塞患者,因粪便刺激压力感受器,粪便不能排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