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瘤相关症状包括出血相关症状、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及其他可能症状。出血相关症状有突发剧烈头痛(约80%90%脑血管瘤破裂患者首发症状为该头痛,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和常伴剧烈头痛的呕吐(约半数以上破裂患者出现,儿童表现有特点);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包括意识障碍(出血量和部位不同致不同程度意识障碍,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和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大脑半球动脉瘤可致偏瘫等,后循环动脉瘤可致眩晕等,不同人群表现及恢复有差异);其他可能症状有部分患者出现的癫痫发作(概率及不同人群处理有差异)和累及视神经等部位时出现的视力视野障碍(不同人群需重视早期干预)。
一、出血相关症状
(一)突发剧烈头痛
具体表现:脑血管瘤破裂时,患者往往会突然出现非常剧烈的头痛,这种头痛可能被描述为“炸裂样”头痛。例如,有研究显示,约80%90%的脑血管瘤破裂患者首发症状为突发剧烈头痛。其发生机制主要是动脉瘤破裂后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刺激脑膜等痛觉敏感结构。在年龄方面,不同年龄段人群均可发生脑血管瘤,但对于儿童来说,脑血管瘤相对较少见,不过一旦破裂,突发剧烈头痛同样是典型表现。对于有高血压等基础病史的人群,本身血管状态不佳,更易出现脑血管瘤破裂,头痛症状可能更为危急。
(二)呕吐
具体情况:常伴随剧烈头痛出现,是因为颅内压增高刺激呕吐中枢所致。据临床统计,约半数以上脑血管瘤破裂患者会出现呕吐症状。在性别方面,男女并无明显差异,但不同年龄人群呕吐表现可能略有不同,儿童可能因不能准确表达头痛,而以频繁呕吐为相对突出表现,需警惕脑血管瘤破裂可能。
二、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一)意识障碍
表现及机制:根据脑血管瘤破裂出血的量和部位不同,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从嗜睡到昏迷不等。如果出血量大,迅速导致颅内压急剧升高,压迫脑组织,就会引起意识障碍。例如,大量蛛网膜下腔出血时,患者可能很快陷入昏迷状态。在年龄因素上,儿童脑血管瘤破裂后意识障碍出现可能相对更急,因为儿童的脑组织代偿能力相对较弱。有既往脑血管病史的人群,再次发生脑血管瘤破裂时,意识障碍发生的概率可能更高且程度可能更重。
(二)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
不同部位表现:
大脑半球动脉瘤:若动脉瘤位于大脑半球,可能出现偏瘫(一侧肢体无力、活动受限)、偏身感觉障碍(一侧身体感觉减退等)、失语(不能说话或不能理解语言等)等症状。比如,动脉瘤位于左侧大脑半球语言中枢附近时,患者可能出现运动性失语或感觉性失语。不同年龄人群发生大脑半球动脉瘤时,症状表现基本类似,但儿童大脑半球动脉瘤相对少见,若发生,由于其神经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恢复情况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有脑血管畸形等基础病史的人群,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的风险可能增加。
后循环动脉瘤:后循环动脉瘤破裂时,可能出现眩晕、复视(看东西重影)、吞咽困难、共济失调(行走不稳、动作不协调)等症状。后循环主要供应脑干、小脑等结构,这些部位出现问题会导致上述相应症状。对于老年人,后循环动脉瘤相对更易发生,可能与老年人血管退变等因素有关,且老年人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后恢复可能相对较慢。
三、其他可能症状
(一)癫痫发作
发生情况:部分脑血管瘤患者可能出现癫痫发作,尤其是脑血管瘤反复出血或刺激脑组织时。有研究表明,约10%15%的脑血管瘤患者会发生癫痫。在年龄方面,儿童脑血管瘤患者出现癫痫的概率可能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而老年人由于脑功能本身有一定退化,发生癫痫后处理可能需要更加谨慎。有神经系统基础疾病病史的人群,出现癫痫发作的风险可能更高。
(二)视力视野障碍
表现及原因:当脑血管瘤累及视神经或视交叉等部位时,可出现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症状。例如,动脉瘤压迫视神经,会导致视力逐渐减退,视野出现缺损,如偏盲等。不同年龄人群发生视力视野障碍时,早期发现和干预很重要,儿童若出现此类症状,可能影响其视觉发育,需要尽早诊断和处理。有眼部基础疾病病史的人群,发生视力视野障碍时需警惕脑血管瘤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