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明确失眠相关情况,需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病史采集包括详细询问睡眠情况(如失眠时间、表现、对生活影响等)及相关因素(如诱发因素、饮食情况);体格检查涵盖一般体格检查,了解生命体征、精神等状况;辅助检查有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生化、甲状腺功能)、心电图、多导睡眠图及必要时的头颅影像学检查,以排查失眠相关病因及明确失眠情况。
一、病史采集
1.睡眠情况详细询问:包括失眠发生的时间、持续时长,是短期失眠还是长期失眠。了解入睡困难的具体表现,比如上床后多久能入睡;是否存在睡眠维持困难,即夜间醒来的次数、醒来后再次入睡所需时间;以及晨起后的状态,如是否有精神萎靡、困倦等情况。同时要询问失眠对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的影响,例如是否因失眠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情绪烦躁等。不同年龄人群失眠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儿童可能表现为夜间频繁惊醒、不愿上床睡觉等;老年人可能更早出现睡眠浅、易醒等情况。性别方面,女性在经期、孕期、更年期等特殊时期更易出现失眠问题。生活方式上,长期熬夜、作息不规律、睡前过度使用电子设备等都可能影响睡眠。有病史的患者还需询问既往是否有其他疾病史,如抑郁症、焦虑症、心脏病、哮喘等,这些疾病可能会并发失眠。
2.相关因素询问:了解是否存在明显的诱发因素,如近期是否有生活事件的改变,像工作压力增大、家庭变故、环境变化等。还需询问患者的日常饮食情况,是否有睡前饮用咖啡、浓茶等含有咖啡因的饮品,或者大量饮酒等情况,因为这些都可能影响睡眠。
二、体格检查
1.一般体格检查:检查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了解患者的基本身体状况。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面容、营养状况等,例如是否有消瘦、面色憔悴等情况,因为长期失眠可能会导致身体出现一系列变化,通过一般体格检查可以初步发现一些异常迹象。不同年龄的患者体格检查重点略有不同,儿童要关注生长发育情况;老年人要注意心肺功能等方面的检查。
三、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指标,了解患者是否存在感染、贫血等情况,因为一些全身性疾病可能会引起失眠,而血常规可以为这些疾病的排查提供线索。例如,严重贫血可能导致机体缺氧,影响睡眠。
生化检查:包括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等项目。了解患者的肝肾功能是否正常,血糖、血脂水平是否异常。因为肝肾功能不全可能会影响一些药物的代谢,进而影响睡眠;而血糖异常如糖尿病,可能会并发神经病变等,导致失眠;高血脂可能与一些心血管疾病相关,也可能间接影响睡眠。不同年龄人群生化检查的参考范围可能有所差异,老年人的肝肾功能可能会有所减退,需要特别关注。
甲状腺功能检查:甲状腺激素水平异常可能会引起睡眠障碍,通过甲状腺功能检查可以排查是否存在甲亢或甲减等甲状腺疾病导致的失眠。例如,甲亢患者常表现为易激动、失眠、心悸等症状;甲减患者可能出现嗜睡、乏力、反应迟钝等,但也有部分甲减患者会出现失眠情况。
2.心电图检查:评估心脏的电活动情况,了解是否存在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心脏疾病。因为一些心脏疾病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心悸、胸闷等不适,从而影响睡眠。不同年龄的患者心电图表现可能不同,儿童的心电图特点与成人有差异,老年人可能会出现一些生理性的心电图改变,需要结合临床进行判断。
3.多导睡眠图(PSG)检查:这是诊断失眠的重要客观检查方法。通过监测患者睡眠过程中的脑电、眼电、肌电、心电等多项指标,了解睡眠结构、睡眠潜伏期、睡眠效率、醒觉时间等情况,明确失眠的类型和严重程度。例如,可以准确判断患者是处于浅睡眠状态时间过长,还是快速眼动睡眠异常等情况。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多导睡眠图的表现也有其特点,儿童的睡眠周期与成人不同,在解读多导睡眠图结果时需要充分考虑年龄因素。
4.头颅影像学检查(如必要时):如头颅CT或MRI等。当怀疑患者存在颅内病变,如肿瘤、脑血管疾病等可能导致失眠时,需要进行头颅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诊断。例如,颅内肿瘤可能会压迫周围组织,引起神经系统症状,包括睡眠障碍。但一般来说,对于单纯失眠的患者,头颅影像学检查并非常规项目,只有在有其他神经系统症状或怀疑有颅内病变时才会考虑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