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有多种症状表现,脊柱及周边关节可出现腰背部隐匿起病的钝痛、酸痛,且可能向上蔓延,约40%-60%患者有外周关节如髋、膝、踝等大关节的肿胀、疼痛、活动受限;附着点炎可致足跟痛,胸肋连接部位疼痛,咳嗽、深呼吸时加剧;全身症状有疲劳乏力,即使休息也难缓解,部分患者有37.5℃左右低热,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以便早期诊治。
一、脊柱及周边关节症状
1.腰背部疼痛
多为隐匿起病,疼痛部位主要集中在腰骶部,可表现为钝痛、酸痛,疼痛性质多样。一般在早晨起床时或久坐、久站后加重,活动后可缓解,但夜间痛较为常见,部分患者可能会在睡眠中痛醒。这种疼痛与炎症刺激骶髂关节及周围组织有关,随着病情进展,疼痛可能会逐渐向上蔓延至胸椎、颈椎等部位。例如,有研究发现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约80%以上会出现腰骶部疼痛症状,且疼痛程度和持续时间个体差异较大,与患者的病情活动度相关。
对于青少年患者,由于其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脊柱及关节的代偿能力相对较强,腰背部疼痛可能不如成年患者典型,但仍需引起重视。而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疼痛表现可能会被掩盖或不典型。
2.外周关节受累
约有40%-60%的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会出现外周关节受累,以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大关节多见。受累关节可出现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比如髋关节受累时,患者可能会出现行走困难,上下楼梯时疼痛加剧,髋关节活动范围减小,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行走和生活自理能力。外周关节受累在男性患者中相对更为常见,且发病年龄可能相对较早。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的人群,外周关节受累的风险可能会增加,因为过度的关节负荷可能诱发或加重关节炎症。
二、附着点炎相关症状
1.足跟痛
足跟痛是早期强直性脊柱炎常见的附着点炎表现之一。附着点是指肌肉、肌腱、韧带等组织附着于骨的部位,当发生附着点炎时,这些部位会出现炎症反应,导致疼痛。足跟痛通常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足跟部疼痛、压痛,尤其是在晨起或长时间休息后开始行走时疼痛明显,活动后可稍有缓解,但继续活动后又会加重。这是因为足跟部的跟腱、足底筋膜等组织与跟骨的附着点受到炎症刺激,影响了其正常的功能。对于肥胖人群,由于足跟承受的压力较大,更容易出现足跟痛的症状,因为过重的体重会增加附着点的负荷,加重炎症反应。
2.胸肋连接部位疼痛
胸肋连接部位也是常见的附着点受累部位,患者可出现胸肋连接部位的疼痛、压痛,咳嗽、深呼吸时疼痛可能会加剧。这是由于胸廓周围的肌肉、韧带等组织与胸骨、肋骨的附着点发生炎症,影响了胸廓的活动度。在青少年患者中,胸肋连接部位疼痛可能会被误认为是生长痛而被忽视,但实际上可能是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表现。女性患者在怀孕期间,由于体重增加和身体姿势的改变,可能会加重胸肋连接部位的负荷,从而诱发或加重疼痛症状。
三、全身症状
1.疲劳乏力
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常出现疲劳乏力的症状,即使经过适当休息,疲劳感也难以缓解。这与炎症反应导致的身体代谢紊乱、能量消耗增加以及慢性炎症对机体的消耗有关。疲劳乏力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效率,使患者感到精力不足,对事物缺乏兴趣。对于老年患者,本身身体机能逐渐衰退,疲劳乏力的症状可能会更加明显,需要家人的更多关心和照顾。在生活方式上,长期睡眠不足、缺乏运动的人群,更容易出现疲劳乏力的情况,而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出现疲劳乏力可能与病情活动度相关,病情活动时疲劳感往往会加重。
2.低热
部分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会出现低热症状,体温一般在37.5℃左右,很少超过38℃。低热是由于机体的免疫炎症反应引起的,炎症因子的释放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低热可能会持续存在,也可能呈间歇性发作。对于儿童患者,低热可能不太容易被察觉,需要家长密切关注孩子的体温变化以及其他伴随症状。如果儿童出现不明原因的低热同时伴有腰背部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排除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的可能。
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症状表现多样,且个体差异较大,如果出现上述相关症状,尤其是腰背部疼痛等持续不缓解的情况,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包括影像学检查(如骶髂关节CT、MRI等)、实验室检查(如HLA-B27检测、血沉、C反应蛋白等),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延缓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