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散光可通过光学矫正(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手术矫正(准分子激光手术、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视觉训练(双眼视功能训练、眼部肌肉锻炼)、生活方式调整(用眼习惯、环境照明、饮食营养)及定期眼部检查来进行矫正、预防和监测管理,不同人群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方法并定期检查眼部。
一、光学矫正
(一)框架眼镜
框架眼镜是矫正近视散光常用的方法,通过镜片的光学原理,将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从而清晰视物。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可根据自身眼部情况选择合适材质和度数的框架眼镜,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需定期复查调整度数。
(二)角膜接触镜
1.软性接触镜:分为日抛、周抛等不同类型,透气性好的软性接触镜可在一定程度上矫正近视散光,青少年佩戴时需注意眼部卫生,每天佩戴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8-10小时,且要定期更换镜片。
2.硬性透气性接触镜(RGP):RGP对近视散光的矫正效果较好,尤其适用于近视度数增长较快的青少年,它能控制眼轴的增长速度,其原理是通过镜片的形态改变角膜的屈光状态,长期佩戴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定期进行眼部检查。
二、手术矫正
(一)准分子激光手术
1.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适用于年龄18周岁以上,近视度数一般在1200度以下,散光度数在600度以下,且近两年近视度数稳定的人群。手术通过激光切削角膜基质层来改变角膜的曲率,从而矫正近视散光,但术后仍需注意用眼卫生和定期复查。
2.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对于角膜较薄不适合LASIK手术的人群可选择LASEK,其创伤相对较小,但恢复时间可能稍长,同样需要满足一定的眼部条件,如角膜厚度等指标符合要求。
(二)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ICL)
适用于近视度数较高(1200度以上)、散光度数较大(600度以上)且不适合做准分子激光手术的人群。通过将人工晶体植入眼内来矫正近视散光,该手术对眼部条件要求较高,需要进行详细的术前检查评估。
三、视觉训练
(一)双眼视功能训练
对于青少年因用眼过度等导致的近视散光,可进行双眼视功能训练,通过特定的训练设备和方法,如使用反转拍进行正负相对调节训练、聚散球进行聚散功能训练等,有助于改善双眼的协调功能和视觉质量,延缓近视散光的发展,但训练需在专业视光师的指导下进行,根据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
(二)眼部肌肉锻炼
日常可通过一些简单的眼部肌肉锻炼方法来缓解眼部疲劳,预防近视散光的进一步发展,如远眺,每天定时进行远眺,选择远处清晰的物体,持续10-15分钟,可放松眼部肌肉;还可以做眼球转动运动,上下左右转动眼球,每个方向转动10次左右,每天进行数次,有助于增强眼部肌肉的灵活性。
四、生活方式调整
(一)用眼习惯
1.读写姿势: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至关重要,眼睛与书本应保持33厘米左右的距离,背部挺直,胸部离桌沿一拳左右,避免弯腰驼背或趴在桌上看书、写字,减少眼部的疲劳和近视散光的加重风险。
2.用眼时间:控制连续用眼时间,每用眼30-40分钟,应休息10-15分钟,可以向远处眺望或做眼保健操,成年人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工作时,也应遵循20-20-20规则,即每看20分钟电子屏幕,就看20英尺(约6米)以外的物体20秒。
(二)环境照明
营造良好的用眼环境,室内照明要充足且均匀,避免过亮或过暗的光线。在学习或工作时,台灯应放置在左侧或左前方,避免灯光直射眼睛,同时要注意避免阳光直射桌面,减少眩光对眼睛的刺激。
(三)饮食营养
保证均衡的饮食,摄入富含维生素A、C、E和叶黄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胡萝卜、橙子、蓝莓、菠菜等。维生素A有助于维持正常的视觉功能,维生素C和E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保护眼睛免受自由基的损伤,叶黄素对视网膜有保护作用,能够预防眼部疾病的发生,对维持良好的视力有一定的帮助。
五、定期眼部检查
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对于近视散光的监测和管理非常重要。儿童应每半年进行一次眼部检查,包括视力、眼压、散瞳验光等项目,及时发现视力变化和眼部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成年人也应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眼部检查,尤其是长期从事用眼工作的人群,如教师、程序员等,通过定期检查可以了解眼部屈光状态的变化,以便及时调整矫正方案或采取预防措施。特殊人群如患有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的患者,更要加强眼部检查,因为这些疾病可能会影响眼部健康,导致近视散光等视力问题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