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假性近视怎么调理
改善假性近视需从多方面入手,包括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保持正确读写姿势;保证每天2小时以上户外活动并选合适方式;保证营养均衡、控制甜食摄入;营造适宜用眼环境,如合适照明、减少电子屏幕蓝光伤害;定期每3-6个月检查视力,包括视力检查和散瞳验光等,低龄儿童需家长密切关注并引导,不同年龄孩子家长要适当调整帮助。
一、改善用眼习惯
1.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孩子每次近距离用眼时间不宜过长,小学生近距离用眼30-40分钟后,应休息10分钟左右。因为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如看书、写字、看电子屏幕等,会使眼部肌肉持续紧张,容易导致近视加重。不同年龄段孩子近距离用眼时间有差异,学龄前期儿童每次近距离用眼应控制在20分钟内,随着年龄增长可适当延长,但总体要避免过度用眼。
2.保持正确读写姿势:读书写字时要做到“三个一”,即眼睛离书本约33厘米(1尺),胸口离桌沿一拳,手指离笔尖一寸。正确的读写姿势能保证眼球与书本保持合适距离,使眼部肌肉处于放松状态,预防假性近视进一步发展。如果姿势不正确,眼部肌肉会处于紧张的调节状态,久而久之易引发近视。
二、增加户外活动
1.保证户外活动时长:每天应保证孩子有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时间。研究表明,充足的户外活动能有效预防和缓解假性近视。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以刺激视网膜分泌多巴胺,多巴胺能抑制眼轴的伸长,从而对近视有一定的防控作用。不同季节都应尽量让孩子到户外活动,如春季可在公园玩耍,夏季选择清晨或傍晚时段户外活动,秋季可进行户外跑步等,冬季可在室内光线较好的场所进行适量运动,但室外活动仍不可或缺。
2.选择合适户外活动方式:可选择如跑步、跳绳、踢毽子等运动。这些运动不仅能让孩子接触到户外光线,还能通过全身运动促进血液循环,间接对眼部血液循环产生积极影响,有助于眼部肌肉的放松和调节,对假性近视的调理有帮助。避免孩子长时间进行过于剧烈且近距离注视的活动,如一些需要紧盯特定目标的球类运动时要注意控制时间和距离。
三、合理饮食调理
1.保证营养均衡:
摄入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如橙子、蓝莓、胡萝卜等。橙子、蓝莓中富含维生素C、花青素等,胡萝卜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A对眼睛的视网膜功能有重要作用,维生素C、花青素等有助于抗氧化,保护眼部细胞免受损伤,对维持眼部正常生理功能有益,从而有助于假性近视的调理。
补充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像牛奶、鸡蛋、鱼肉等。蛋白质是眼部组织的重要构成成分,充足的蛋白质摄入能保证眼部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组织修复等,例如眼球的晶状体、视网膜等都需要蛋白质参与构成,保证蛋白质摄入可维持眼部正常结构和功能,对改善假性近视有帮助。
2.控制甜食摄入:过多食用甜食会使体内血糖升高,血液酸碱度发生变化,影响眼部晶状体的代谢,导致晶状体渗透压改变,促使晶状体变凸,增加近视发生风险,所以要控制孩子对糖果、巧克力等甜食的摄取量。
四、改善用眼环境
1.照明条件:孩子学习和生活的环境照明要适宜,书房等学习区域的灯光应采用无频闪、照度均匀的灯具,桌面照度应在300-500勒克斯左右,避免过亮或过暗的光线刺激眼睛。过亮的光线会引起眼部不适,过暗的光线会使孩子为看清物体而过度调节眼部肌肉,都不利于假性近视的调理。
2.减少电子屏幕蓝光伤害:尽量减少孩子接触电子屏幕的时间,若使用电子设备学习,要开启蓝光过滤功能,且与屏幕保持合适距离。电子屏幕发出的蓝光会对视网膜产生一定的光损伤,长时间暴露在蓝光下会影响眼部正常生理功能,开启蓝光过滤功能可降低蓝光对眼睛的伤害程度,减少对假性近视调理的不利影响。
五、定期检查视力
1.频率:建议孩子每3-6个月进行一次视力检查。通过定期检查能及时发现孩子视力的变化情况,如果发现视力有下降趋势等异常,能尽早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干预,尤其是对于有假性近视倾向或已经出现假性近视的孩子,定期检查可以跟踪调理效果,调整调理方案。
2.检查内容:除了视力检查外,还可进行散瞳验光等检查。散瞳验光能区分真性近视和假性近视,因为假性近视是由于眼部肌肉痉挛引起的暂时性近视,散瞳后痉挛的肌肉放松,如果验光后近视度数消失,就是假性近视,通过这些检查可以更精准地了解孩子眼部屈光状态,为调理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对于低龄儿童,家长要更密切关注其用眼情况,因为低龄儿童自我控制用眼行为的能力较弱,家长需起到监督和引导作用,确保孩子遵循上述调理方法。同时,不同年龄孩子在执行这些调理措施时,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帮助,比如帮助低龄儿童保持正确读写姿势等,以更好地促进假性近视的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