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预防近视和保护眼睛
保护眼睛需从多方面着手,包括合理用眼,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保持正确用眼姿势、注意用眼环境光线;增加户外活动,保证时长并选合适场所;合理饮食,保证营养均衡、控制甜食摄入;定期眼部检查,儿童定期筛查、成年人常规检查;正确使用眼部护理产品,合理用眼药水、选合适眼保健操工具;特殊人群如儿童、青少年、老年人各有注意事项,儿童要关注用眼习惯等,青少年要合理安排用眼,老年人要防常见眼病等。
一、合理用眼
1.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对于不同年龄段人群,青少年每天近距离用眼(如看书写字、使用电子设备等)时间应限制。学龄前儿童每次近距离用眼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不超过1小时;小学生每次不超过30分钟,每天累计不超过1.5小时;中学生每次不超过40分钟,每天累计不超过2小时。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会使眼睛持续处于紧张状态,增加近视发生风险。例如,长期每天超过合理时长使用电子设备,会导致眼部肌肉疲劳,晶状体持续调节,容易引发近视。
2.保持正确用眼姿势:读写时要保持眼睛与书本距离约33厘米(1尺),身体与课桌保持一拳距离,书本平面与桌面成30-40度角。不正确的姿势,如弯腰驼背、眼睛离书本过近等,会加重眼睛负担,影响眼部肌肉正常调节,进而增加近视几率。比如,弯腰驼背看书会使眼球受压不均匀,影响屈光状态。
3.注意用眼环境光线:室内照明要充足且均匀,避免过亮或过暗。阅读书写时,台灯应放置在左前方,光线柔和不刺眼,避免产生眩光。过强或过弱的光线都会对眼睛造成刺激,影响视力。例如,在昏暗光线下用眼,眼睛需要更努力地调节来看清物体,容易导致眼疲劳和近视。
二、增加户外活动
1.保证户外活动时长:每天应保证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时间。户外活动时,眼睛能接触到自然光线,自然光线中的紫外线可以促进视网膜多巴胺的分泌,而多巴胺能抑制眼球的异常增长,从而降低近视发生风险。对于儿童来说,在户外接触自然景色,眼睛的调节范围增大,有助于眼部肌肉的放松和恢复。比如,研究表明,每天户外活动2小时的儿童比户外活动少的儿童近视发生率明显降低。
2.选择合适户外活动场所:可选择公园、操场等开阔且光线良好的地方。避免在强烈阳光下暴晒时间过长,防止晒伤眼睛,但也不能在过于阴暗的户外环境活动,同样不利于眼睛健康。
三、合理饮食
1.保证营养均衡:摄入富含维生素A、C、E和叶黄素等营养素的食物。维生素A有助于维持正常的视觉功能,动物肝脏、奶类、胡萝卜、菠菜等是维生素A的良好来源;维生素C和E具有抗氧化作用,能保护眼睛免受自由基损伤,柑橘类水果、坚果、绿叶蔬菜等富含维生素C和E;叶黄素是视网膜黄斑的重要组成成分,有助于过滤蓝光,保护眼睛,绿色蔬菜、玉米、南瓜等含有丰富叶黄素。例如,长期缺乏维生素A可能导致夜盲症等眼部疾病,而充足的叶黄素摄入有助于预防黄斑病变等。
2.控制甜食摄入:过多摄入甜食会使体内血糖升高,导致房水渗透压改变,进而影响眼球的屈光状态,增加近视发生风险。因此,应减少糖果、蛋糕、甜饮料等甜食的摄入。
四、定期眼部检查
1.儿童定期眼部筛查:3岁左右儿童应进行首次眼部全面检查,之后每半年或一年进行一次眼部检查,包括视力、眼压、屈光状态等项目的检查。儿童处于视力发育关键期,早期发现眼部问题可以及时干预。例如,发现儿童有屈光不正等问题,可通过佩戴合适眼镜等方式进行矫正,避免近视进一步发展。
2.成年人常规眼部检查:成年人也应至少每年进行一次眼部检查,尤其是长期用眼人群、有家族近视史人群等。通过眼部检查可以早期发现青光眼、白内障等眼部疾病,以及及时了解自己的屈光状态变化。
五、正确使用眼部护理产品
1.合理使用眼药水:非必要情况下不随意使用眼药水,如需使用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眼药水。例如,缓解眼疲劳的眼药水,长期不当使用可能会破坏眼部正常的生理环境。对于儿童,应避免自行使用成人眼药水,儿童眼部生理结构与成人不同,使用不当可能造成不良影响。
2.选择合适的眼保健操工具:如眼保健操按摩棒等,正确使用眼保健操工具可以帮助按摩眼部穴位,缓解眼疲劳。但要注意工具的清洁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的眼睛处于快速发育阶段,家长要特别关注其用眼情况,引导儿童养成良好用眼习惯,保证充足户外活动和合理饮食,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眼部问题。同时,要控制儿童电子设备使用时间,避免儿童过早过多接触电子屏幕。
2.青少年:青少年学习任务重,更要注意合理安排用眼时间和姿势,在课间休息时要离开座位进行适当活动,放松眼睛。可以做眼保健操、向远处眺望等,缓解眼部疲劳。
3.老年人:老年人眼部功能逐渐衰退,要定期检查眼部健康,注意预防白内障、青光眼等老年常见眼部疾病。在生活中要注意用眼卫生,避免眼部受伤等情况发生。同时,饮食上要注意营养均衡,为眼部健康提供良好的营养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