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性瘫痪有多种表现,包括运动发育落后及姿势异常,运动发育落后如大运动和精细运动晚于同龄儿,姿势异常有肌张力异常导致的不同姿势改变;肌张力异常包括肌张力增高(被动运动阻力大)和肌张力降低(肌肉松软);反射异常有原始反射延迟消失(如拥抱反射等)和保护性反射减弱或不出现;生长发育迟缓包括体格生长迟缓(身高体重增长慢)和智力发育迟缓(约2/3患儿智力低下);还伴有癫痫、视力障碍、语言障碍等伴随症状,如约1/3-1/2患儿合并癫痫,不少患儿有视力障碍,约1/3-2/3患儿有语言障碍。
姿势异常:常见的姿势异常有肌张力异常导致的姿势改变。比如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常出现上肢屈曲内收,肘关节、腕关节屈曲,拇指内收,下肢肌张力增高,大腿外展困难,踝关节跖屈等姿势;不随意运动型脑性瘫痪患儿常表现为手足徐动,出现难以控制的、无目的的、不协调的动作,安静时异常动作少,随意运动时增多,睡眠时消失等姿势异常表现。这些姿势异常与患儿脑部运动调控区域的损伤有关,使得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失去正常的协调控制。
肌张力异常
肌张力增高:可表现为痉挛性增高,是由于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后,牵张反射亢进导致的。患儿肌肉较硬,被动运动时阻力增大。例如,检查者被动屈伸患儿的膝关节时,会感觉到明显的阻力,如同弯曲一根比较硬的木棍。在不同年龄的小儿脑性瘫痪患儿中,肌张力增高的表现程度可能不同,新生儿期可能表现为拥抱反射活跃等;随着年龄增长,会更明显地影响肢体的运动和姿势。
肌张力降低:表现为肌肉松软,被动运动时活动范围增大,如同松弛的面团。常见于肌张力低下型脑性瘫痪患儿,这类患儿可能抬头困难,四肢活动幅度大但力量弱。年龄较小的患儿肌张力降低可能更易被忽视,因为新生儿本身肌肉张力相对较低,但脑性瘫痪患儿的肌张力降低是异常的,与正常新生儿的生理性肌张力低下不同,其肌肉的松软状态会影响正常运动的发育。
反射异常
原始反射延迟消失:正常小儿的原始反射会随着月龄增长逐渐消失,如拥抱反射、握持反射等。脑性瘫痪患儿原始反射往往延迟消失,例如拥抱反射通常在3-4个月消失,而脑性瘫痪患儿可能5个月甚至更晚仍存在该反射。这是因为脑部损伤影响了神经系统对原始反射的调控,导致反射不能按正常进程消退。不同年龄的小儿脑性瘫痪患儿原始反射延迟消失的情况与脑损伤的程度和部位有关,年龄越小,原始反射延迟消失可能越不典型,但随着月龄增加,异常表现会逐渐凸显。
保护性反射减弱或不出现:正常小儿在一定月龄后会出现保护性反射,如当身体倾斜时会出现调整姿势的保护性反射。脑性瘫痪患儿保护性反射往往减弱或不出现,例如让脑性瘫痪患儿处于倾斜状态时,不能很好地做出调整姿势以保持平衡的动作。这与脑部对身体平衡调控的神经通路受损有关,影响了保护性反射的正常形成和发挥作用,年龄较大的脑性瘫痪患儿保护性反射的异常表现会更明显地影响其运动安全和日常活动能力。
生长发育迟缓
体格生长迟缓:小儿脑性瘫痪患儿往往存在体格生长迟缓的情况,表现为身高、体重增长速度低于同龄正常儿童。这可能与患儿运动减少、肌肉活动不足,以及脑部损伤影响了内分泌调节等多种因素有关。例如,由于运动受限,患儿的能量消耗相对减少,同时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可能也受到一定影响,从而导致体格生长落后于同龄人。不同年龄的脑性瘫痪患儿体格生长迟缓的程度不同,婴儿期可能体重增加缓慢,幼儿期身高增长也明显慢于正常儿童。
智力发育迟缓:约有2/3的小儿脑性瘫痪患儿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表现为智力发育迟缓。患儿在认知、语言、学习等方面的能力落后于同龄儿童。这是因为大脑是智力发育的基础,脑性瘫痪患儿的脑部损伤涉及到智力相关区域,影响了神经细胞的发育和功能,导致智力发育受到阻碍。年龄较小的脑性瘫痪患儿智力发育迟缓可能表现为对周围环境的反应不敏感等,随着年龄增长,智力落后的情况会更明显地影响其学习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伴随症状
癫痫:约有1/3-1/2的小儿脑性瘫痪患儿合并癫痫,尤其是痉挛型双瘫、偏瘫的患儿更容易发生癫痫。癫痫的发作可能与脑部损伤导致的脑电活动异常有关。不同类型的脑性瘫痪患儿癫痫的发生率和发作形式有所不同,例如不随意运动型脑性瘫痪患儿癫痫的发生率相对较低,但一旦发作可能表现为复杂的不自主运动等形式。癫痫的发作会进一步加重患儿的脑损伤和运动功能障碍等情况,对患儿的整体健康和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视力障碍:不少小儿脑性瘫痪患儿存在视力障碍,如斜视、弱视、视野缺损等。这是因为脑部损伤可能影响了视觉传导通路和视觉中枢的发育。例如,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可能由于眼部肌肉的异常张力导致斜视等问题。视力障碍会影响患儿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和认知,进而影响其运动和社交等能力的发展。不同年龄的脑性瘫痪患儿视力障碍的表现程度不同,婴儿期可能表现为对光线的反应不灵敏等,随着年龄增长,视力问题会更明显地影响其学习和生活。
语言障碍:约有1/3-2/3的小儿脑性瘫痪患儿伴有语言障碍,表现为发音不清、语言表达困难、失语等。这与脑部损伤影响了语言中枢的功能以及口腔、咽喉等部位肌肉的运动控制有关。例如,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可能由于口腔肌肉的肌张力异常导致发音不准确。语言障碍会严重影响患儿的交流和社交能力,对其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产生不利影响,不同年龄的脑性瘫痪患儿语言障碍的程度和表现形式不同,幼儿期可能表现为说话晚、词汇量少等,学龄期则可能出现语言表达和理解方面的明显困难。